矿区“阴阳价”面馆:俯身放下虚浮的高傲,细察难得的美好

「在现代社会的更迭中,我们更加需要美好的淳朴善意。」

最近,山西作为爆火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众多建筑的取景地,进行了成功的旅游资源宣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众多旅客前往山西,只为一睹古建筑的风采。

只是,一家开在景区附近矿区的面馆引起了全网关注。三位游客前往山西旅游,在矿区面馆中点了三碗面以及其他食品,按照面馆标价被收费33元。然而,游客经过了解发现,本地人(或是周边的矿工)买一碗面条价格却更低。后商家澄清,以为三个游客点了大碗,退回每碗2元钱,共收费27元。围绕这次消费纠纷,网友众说纷纭:有人赞同商家的做法,有的人却认为博主过于计较。

阴阳价格的价格差距,在博主的视频内容中被形象展现;然而,在网友的评论中,我们看到的是纠纷内外的多重考量。

1

争议流量:被夸大的消费纠纷

这次的争端,实质上仍然是消费纠纷。在这次的事件中,不同网友的反应迥然不同。消费纠纷作为流量聚集地,有的网友将消费纠纷曝光者归结为“消费者正义感的代表”,有人也将消费纠纷视作商业斗争的缩影。

在网络环境中,众多的消费纠纷迷人眼球,各式各样的打假博主在通过曝光手段揭露不良商家的宰客行径。

(打假博主视频画面)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批以揭露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商业行为而知名的打假博主,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和关注。

商家与打假博主,以消费的两端在网络世界中不停争斗。在他们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商家使用“鬼秤”等不良行为,在震惊于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激愤于部分商家的恶劣态度的同时,我们对我们所在的消费环境难免提出质疑,在特定环境下的消费也会受到干预与影响。

争议流量的存在,让博主们面对可能存在的流量曝光预估趋之若鹜。打假博主们的打假行为,悄然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引导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的同时,他们本身似乎却也陷入了另一个“流量陷阱”,为了曝光量违背公序良俗乃至法律法规。

“消费维权”和“过度曝光”,在此次事件中变成了双刃剑的两端。消费维权作为消费者角度的内容展现,在情绪上指向正义感的抒发;过度曝光的流量追寻,在网络博主的视觉呈现中被观众反复提及。

2

人情冷暖:生人熟人?不良商家?

以往,网友们面对网络上的消费纠纷,往往以消费者的身份,对商家的不法无德行为进行斥责。只是,与往常的打假视频不同的是,这次的网友并没有一边倒地声讨商家。

究其原因,博主与商家存在的争议围绕着“熟人与游客收费不统一”的问题展开。有人认为因为“几元钱”的差价而去斥责商家的行为过于冷酷,也有人认为事件真相不明过早下结论显得不够公正。

(网友评论)

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网友们的情绪由于经济、地缘等原因被无限扩大。山西作为煤矿生产大省,作为煤矿开采基础力量的矿工在工作中无时无刻面对着危险。只是,在此次事件后,此后该处矿工享受的面条“爱心价格”却无法再实现了。外来游客的介入,使得矿区中矿工的爱心面条。

在“消费权益”与“爱心价格”的争论之间,我们似乎能够发现一种来自人情社会的张力。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很好解释了我们所处社会的人情关系。“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在这样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社会关系结构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的中心。根据关系的亲疏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圈子。

(蒋建雄《尧告村》纪实摄影作品)

在矿区的人情网络中,面馆老板和矿工在频繁的日常交往中形成了圈层交往,面馆老板通过自身的关系辐射,在矿区的日常行为中实现了商家与矿工群体之间的联结。

在这次的事件中,“不法行为”和“人情消费”产生了争议的空间。或许,面馆老板对日常接触比较多的矿工们设定内部价格的行为使得“圈外人”产生了不公平价格的不满,如若网络所说属实,面馆针对矿工的爱心优惠,或许只是对这些昼夜辛劳无时无刻面临巨大危险的矿工们的小小善意关怀。

(网友评论)

除此之外,《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无讼”原则,在此次事件中同样值得思考。在礼仪治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日常纠纷偏向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

视频博主在面对不同的价格时,作为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行为无可厚非。在协商退钱的基础上,利用舆论和法律武器对面馆进行维权。只是,在这次事件中,两种相差不多的价格难免让人斥责打假博主合理却略显冷漠的处理方式,众多突然被剥夺“爱心价格”的矿工们也让网友心生关怀。

但是,我们或许在维权和宽容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远道而来的游客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或许能够给予本意美好的商家一些回旋的余地;商家在接待消费者时,也应该明码标价并且标注特殊情况。

只是,这次事件不仅让我们疑问:在人情社会和现代社会交织的社会属性中,我们不难看到历史形成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准则的交织。

3

法律与良俗界限:生活中微妙的平衡

围绕“生面孔”和“熟面孔”产生的消费纠纷,某种程度上指向了传统人情和现代秩序的错位。

在悠久历史中始终存在的“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理想国度,到经济发展后大厦林立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发展迅捷不已。只是,在现代建设的过程中,众多边缘群体虽然在网络社会中被发现的可能呈增长趋势。

(现代社会图片)

法律和良俗的界限在这次事件中,呈现出动态的联结。

在拥有漫长历史的华夏大地,继承于历史传统的乡土情怀,不予言说的默默善意;井然有序的现代秩序,理性逻辑的数据梳理,积极沟通的意见交换……传统与现代,在迅速变换的现代社会中。或许,在生活中寻找微妙的平衡。“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在追求消费权益的同时,尊重良俗与善意。

(陆勇照片)

《我不是药神》的原型案件——陆勇案,鲜明体现了法律和良俗的结合。陆勇因帮助国内患者代购未经批准的抗癌药而被相关部门提起公诉,但经过内容审理后,检察机关最终决定对其不起诉。

罗翔老师曾这样说道:“法律的一个重要目的,不是强迫人行善,而是鼓励人行善”。法律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的人文关怀,同样显得不可缺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现代社会的更迭中,我们更加需要美好的淳朴善意。现代与传统的和谐统一,正是现代性科技的光芒、森林般的钢筋水泥,数字代码的跳动在时间长河中不停寻求新的机遇;传统如同古老的根脉,深深地扎入文化的土壤,它以岁月土壤滋养着现代的枝干。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