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就职演说 值得关注的五件事

(图/本报系资料照)

5月20日,赖清德将上任。未来几天将会有许多关于赖清德总统就职演说内容的猜测,特别是他对两岸政策的看法。在就职演说后,这些内容不仅仅会被在台湾的「专家们」分析,在华盛顿特区和其他地方同样也不例外。

如同每位民选领导人一样,赖清德最希望的是能赢得连任。因此,把他的就职演说与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进行相比的话,较为贴切。以下是笔者将会在赖清德就职演说中关注的五件事:

一、务实台独工作者:2017年9月26日,当时赖清德还在担任行政院长时,他将自己描述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赖清德总统会在就职演说中重申一次吗?毕竟,在涉及台湾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时,无论他在总统竞选期间内对两岸关系做了什么其他的评论,这个声明都还一直是赖清德最有标志性的名言之一。

当然,在担任行政院长时,赖清德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这句话,但当他担任总统时,这句话的份量就变更重了。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及中国可能会如何反应的担忧,将会使得赖难以重复这一句话。

二、称呼中国的方式:由于赖清德无法重申他是一位「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他将不得不找到其他的方式来说明中国和台湾是两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国家。例如,「对岸」或「大陆地区」等称呼方式无法强调两岸互不隶属。

在蔡英文2020年的就职演说中,她在中文版本里称中国为「对岸」,但英文版本里却是将其翻译为「中国」;而这也是她演讲中唯一一次直接提到中国。对此,赖总统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演说中统一称呼为「中国」。

三、对中华民国的提及:每当总统在重大节日发表重要演说,记者和评论家们都会注意总统一共称呼「中华民国」或「台湾」各几次。赖清德可能只会有1、2次是称国家为「中华民国」,例如,当他在演说一开始指出自己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时,或是在他承诺遵守中华民国宪法时。但不出意外的话,比起称呼我国为「中华民国」的次数,他可能会提到更多次的「台湾」。

四、经济:蔡总统在2016年的就职演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谈论经济政策。她还表示台湾将争取成为CPTPP和RCEP的会员国。尽管台湾最终在2021年申请加入了CPTPP,但不确定最终是否会成为会员国。此外,中国已是RCEP的成员,因此台湾成功加入的可能性很小。或许,赖不要提到台湾加入这两个贸易协定的愿景会比较好。

五、与在野党的关系:与前两任总统蔡英文和马英九不同,赖清德未在立法院享有多数席次。自从今年2月新一届的立法院开议以来,已有许多情况显示,由国民党占有多数席次的立法院将会和行政院或总统府产生不少摩擦。赖会提到这个问题吗?还是他会提出与其他政党一起合作的建议?而他从蔡总统继承的转型正义问题也是关注点。

另外,在赖的演说中还有其他要关注的事项。举例而言,他会提及台湾最亲密的盟友美国,并表示台美关系「坚如磐石」吗?还是提及「民主」与「专制」间的对抗?他是否会继续实行新南向政策?而他的演说又会有多少时间用来讨论重要的国内社会议题,如长照政策、高房价和低薪问题?

2024年,全球各地将有许多地方举行大选,而其中的一些国家也将会迎来新的领导人。然而,却很少有一位新领导人像赖清德一样受到如此密切的关注,并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祝他好运!(作者为美国共和党前亚太区主席,许淳恩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