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荣伟快评》「中华民国台湾」弹性丧失
驻德代表谢志伟(图)挺「中华民国台湾」说,蔡英文认同国家被改名? (摘自谢志伟脸书)
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图)3日表示,有关台湾主权地位,蔡英文总统去年国庆演说已明确阐释,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无庸置疑。(取自外交部直播画面)
从「中华民国」、「台湾」到「中华民国台湾」。国家元首及政府部门对于国名的称呼如此「多元」,也是罕见。不过,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在国名的称呼上当然得小心翼翼,毕竟国际社会各界对其解读当然别有意涵。
近年,蔡英文提到「中华民国台湾」的比率不断提高,逐渐台面正式化。其实,「中华民国(台湾)」这等词汇曾出现在2005年至2008年陈水扁政府时期,「中华民国」为法定的正式国名,「(台湾)」作为加注,为的就是去除「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含义,也被认定是台湾正名运动的步骤之一。
从结构来看,两岸关系的互动毕竟有着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制度认同的争执,因此,「中华民国台湾」的「台湾」究竟是什么内涵?是国家的意义?还是地理的意义?还是价值的意义?李登辉与陈水扁都提过「中华民国在台湾」,此「台湾」是地理意义;后来,陈水扁也提「中华民国是台湾」,此「台湾」就是国家意义。这么多年来,蔡政府也不断提到「台湾价值」。因此「台湾」又可是价值指涉。
因此,对蔡政府而言,「中华民国台湾」,可以有多种解释与操作,这可以是一种蔡团队周旋于美中强权的弹性策略,更是国内统独竞争下的一种平衡策略。尤其,蔡英文更曾公开强调,「中华民国台湾」是蓝绿的共识。此种弹性与平衡,原本可以是对两岸协商释放的一种善意。
但可惜的是,「中华民国台湾」的语系脉络在2020年后搭配着「七十年」、「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等公开文本之下,让人益发觉得这是一种萨拉米香肠战术(Salami tactics)的法理独立作法,剧本果真如同蔡英文2018年国庆演说中所言的「求稳、应变、进步」。从中华民国到中华民国台湾,意味着最好的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只不过,要「弹性」使用不同于宪法正式名称的国名,人民主权的程序正义上不是应该要经过人民的意见吗?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