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来临 充实老年人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朱巍是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网路法、个人资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当法等。(取自网路)

朱巍是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网路法、个人资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当法等。

朱巍近日在大陆《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正逐步从轻度老龄化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现在对老年人的关心爱护不应仅局限于物质、医疗保障,还要更多聚焦于精神陪伴,其中就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娱乐产品。

第十八次大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在接触过数位化阅读方式的群体,50周岁以上的人群占比已达23.2%,较2019年20.4%增长2.8个百分点。

朱巍认为,以前会强调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位鸿沟」,是帮助不会使用网路的老年人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网路技术。在时代变迁潮流中,大部分老年人都已经学会使用智慧手机等设备,如今网路更应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合老年人群体的内容和产品。

老年人沉迷阅读网路文章等现象出现,恰恰反映出网路适老化内容和产品的不足。现今网路内容是丰富多彩,但是其中大多数内容仍偏向年轻化。相比之下,网路能为老年人精神生活提供的内容并不多。

朱巍强调,让老年人在网路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内容和产品,才真正代表着老年人「触网」的开始,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精神生活,才能消除网路与老年人间「数位鸿沟」。

在追问老人为什么跨越年龄界限沉迷网路文章同时,也要反思老人为何找不到属于自身的「赛博精神空间」。专门服务老年人的产业其实大部分仅停留在物质保障层面,如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但老年人和其他年龄段的人一样,都对精神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也向往在网路中找到精神食粮。

朱巍也不忘提醒,仍要看到老年人需要的是陪伴。现阶段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相对较为缺乏,特别是在科技和时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接纳新事物能力较弱,老年人是相对容易被淘汰的人群。社会应给予一定包容度,通过探亲假等方式让年轻人拥有更多陪伴老人的时间,网路也需进一步向「老龄友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