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雨生:从农民工到架桥专家

原标题: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曾雨生——(引题)

从农民工到架桥专家(主题)

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董庆森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总得在这个领域里做出点成绩。”这是曾雨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1年7月,曾雨生以一名普通操作工的身份进入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20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国家重点工程一线,兢兢业业,逐渐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电气专家和架桥机专家,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技能磨砺非一日之功。在曾雨生身上,不仅能看到他个人的不懈努力,更能看到产业工人成长的时代缩影。如今,已成为常泰长江大桥合建段节拼架桥机及主桥1800吨桥面吊机负责人的他,仍在新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人无志不立

脸上洋溢着微笑,眼中透着自信,说话不急不躁,这就是曾雨生。

他家境贫寒,没有高学历,仍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成长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建筑工很累,但收入还算可以。”曾雨生离开家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建筑工地工作。慢慢地,项目负责人发现他总是能改进现场施工方案,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就推荐他加入二航局,成为一名操作工。

多年来,他先后参建了武汉府河大桥、武汉东西湖107国道改造项目、赣江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合武铁路等工程。在施工现场,他总是最勤快的那一个。

有时候同事忍不住吐槽他:“你也解决不了难题,何必瞎操心呢。”曾雨生却只是默默一笑,依旧是只要现场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随时上前查看,及时记录和分析情况,总结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曾雨生说:“在工作过程中,我对专业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天在工地上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故障,就向师傅请教,晚上再回去看书,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多年工程一线的学习和锻炼,让曾雨生技能水平持续提升。2010年,他将卷扬制动器控制系统串入变频器控制回路,解决了制动器故障。2013年,他为行走机构增加了一个缓冲功能,解决了行车停止过急导致桥机整机振动问题。2015年临近春节时,他火速增援宁高铁路项目,从事设备安装调试期的电气工作,他带领两位员工,吃住在现场,连班作业,用4天时间完成设备改造,用3天时间完成架桥机所有线路布置及调试任务……

此外,曾雨生还完成了太重银TPZ60架桥项目电气改造、海南环岛铁路DF450运架项目电气改造等科研项目,并先后荣获二航局“五小科技成果三等奖”。2016年,他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曾雨生获得的荣誉多了,难免更受关注,向他取经的人也多起来,但他始终保持着优秀工人的本色——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工作上敢于攻坚克难。“公司给了我这个岗位,我就要干好。”曾雨生说。

事无恒不成

曾雨生有了技术,有了荣誉,却初心弥坚,依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领域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只有追求完美,才能有所突破。”他说。

2017年,曾雨生在五峰山接线架梁项目中任项目总机电长。施工时,需要在80米高空架桥机横移变幅中,用大吨位吊车安装中支腿。高空安装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安全风险极高。

曾雨生创新工法,参与研究制定了一套横移变幅方案,对架桥机支撑系统及变幅机构进行了部分优化,即采用小吨位吊车安装一个变幅轨道梁,再利用架桥机起重天车自行吊运安装,逐段横移加长,最终完成变幅横联安装。该工法大大节约了经济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并申报通过了国家发明专利。

考虑到过跨施工全程润滑工作都是由人工操作,曾雨生又参与研制出一套自动润滑装置,应用在五峰山5台架机上。

为解决架桥机旋转吊具供电难的问题,曾雨生研发了一套新型旋转吊具,将仅在航模、医疗机械等领域应用的无刷电机用在节拼架桥机上。改装后的吊具调速平稳且噪音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自五峰山连接线项目第一台桥机的第一车主桁架到达现场开始,曾雨生总是每天第一个到现场,对现场场地配件的放置、组拼、履带吊的占位、人员的安排、各风险点的管控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制定施工方案、节点注意事项等。在师傅的眼里,桥机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曾雨生的徒弟孙运安说。

常泰大桥项目的很多人都知道曾雨生擅长改造设备。在常泰大桥建设过程中,节段梁临时预应力施工繁琐,曾雨生便自主研发出一套自带临时预应力施工装置的新型吊挂,不仅提高了施工工效,还为相关工序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8000多天,17个项目,曾雨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与设备打交道。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人成功的诀窍,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技不传不强

敢于挑战关键技术,勇攀高峰,如今的曾雨生已成为技术带头人。他还肩负着为项目输送更多青年技术人员的重任。

“师傅平常要求我们要多学习,学深学精、学有所用,并反复告诫我们,学无止境,学到的东西总会有用的。”曾雨生的徒弟们如是说。

曾雨生不仅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员”,还是培养专业电气人才的“教导员”。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设备操作技能和现场管理经验传授给身边的青年员工。他还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积极引导他们根据兴趣研究不同的领域。

在曾雨生看来,“师带徒”培养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传”,授之以渔;共事处事中“带”,率之以行。

在二航局开展的拜师学艺活动中,曾雨生带的徒弟就有十余人,他还主动承担起项目新招员工的岗前电气知识培训任务,他培养出来的10多名电工,大多数取得高级电工资格证书,有的还成为电工技师。

曾雨生带着他的徒弟们奔波在各个施工现场。多年没从事过临电管理的他,在常泰大桥项目结束后,马上奔赴下一个项目,接手了潍宿铁路宿迁东制梁场临电管理工作。

学习,是曾雨生对自己和青年职工的要求。除了每天负责的日常工作和解决各种临时问题以外,曾雨生还挤出时间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他不仅自己参加了成人高考,更鼓励带动更多的人提升学历。

“如果我们能力不强,怎么能搞好项目?公司怎么会更强?”技强、人强、企业强,则家国强!这就是曾雨生最接地气的情怀。

曾雨生常说:“作为劳动者是幸福的!”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坚信只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定可以靠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