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日本家电巨头东芝败走中国!东芝大连工厂将解散,前员工:诧异又心痛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栩彤
继2013年东芝大连液晶工厂关闭后,东芝大连有限公司(下称“东芝大连”)也即将撤出中国。
9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东芝大连员工处了解到,该工厂目前正面临清算,9月末将停止生产,当前部分员工已不再上班。
“我们听说日方公司要撤资,因为公司(东芝大连)赔钱,干不下去了。”一名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媒体报道,东芝提供的一份材料称,公司已出售电视业务和医疗设备业务,业务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工业马达和信号发射器的生产即将停止,决定解散和清算东芝大连公司,且未开始新生产的计划。
天眼查显示,东芝大连成立于1991年9月25日。正式清算退出大连时,该公司设立满30周年。
“虽然近年偶尔听说东芝大连要停产,但真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既诧异又心痛。”曾在东芝大连工作的前员工李茂(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9月12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工厂清算等事项拨打东芝大连电话,但对方未予明确回应。
员工赔偿正进行
东芝大连宣布清算后,员工赔偿正在进行。
9月11日,东芝大连员工李娜(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工作年限越大的员工将拿到更多补偿金。具体而言,工作年限补偿金为月平均工资×工作年限×工作年限系数,工作年限不满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25年、25-30年、30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系数分别为1.1、1.2、1.3、1.4、1.5、1.6、1.7。
按月平均工资5000元计算,工作28年的老员工可拿到工作年限补偿金22.4万元,工作14年的员工可拿到工作年限补偿金9.1万元。除工作年限补偿金外,还有与退休年龄挂钩的生活补偿金,距离退休年龄越近,生活补偿金越多。
“该赔偿方案对即将退休的老员工有利,相当于拿到一笔额外‘退休金’,工作不满20年的员工拿到赔偿不多,还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李娜表示。
“我离职后与多名在职员工多年保持联系。相比不少企业,东芝大连的赔偿方案算比较‘良心’。但不少30岁左右的员工压力较大,可能无法找到对口工作。”李茂表示。
东芝大连经营恶化并非一朝一夕。
李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2012-2014年在职时,东芝大连运营状况良好,工人三班倒生产,待遇优渥。当时,东芝等日企可与当地国企媲美。
2015年开始,东芝大连开始逐渐陷入经营困境。
“国产家电崛起,价格也更有优势。东芝还是保持以前的生产,对产品精细度要求很高,因小瑕疵淘汰掉的成品不少。渐渐地,工厂生产的产品需求没那么大,机器从三班倒变成两班倒,工人裁掉一批后,在职员工的工资跟随物价提升保持小幅上升。2014年月薪约3000元的岗位,今年也涨到5000-6000元,但对年轻人不再有很强吸引力。”李茂称。
该工厂员工人数近年减少有迹可循。媒体报道称,2010年前后的鼎盛时期,东芝大连员工人数曾达2400人左右。2016年起,东芝大连参加社保的人数逐年减少。2016年,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988人,2020年该数字下滑至642人。
有媒报道,未来,东芝将把产能转至越南和日本,在中国大连及其他地区的铁路用零部件及电梯生产基地将维持运营。
出售业务“回血”
东芝大连将解散的消息传出,不少网友表达遗憾。
“算来一起风雨18年多,这里有我的青春,也是我第二个家,即将离别。”有员工如此感慨。
不少网友则表示,家中还有多年前购买的东芝彩电、电脑等。
东芝历史悠久,创立于1875年,是综合电子电器企业。1995年,东芝笔记本电脑业务进军中国市场,随后很快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王”。东芝电视在7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90年代在中国建立彩电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连年亏损等原因,东芝多次出售旗下业务以求“回血”,部分业务卖给了中国企业。
2010年起,东芝在中国销售的彩电已基本委托TCL代工。2013年底,东芝在大连的彩电厂停产。
2016年,美的以自有资金约537亿日元收购东芝白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超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多个制造基地和市场渠道。
2018年,海信收购东芝所持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TVS)股权,TVS成为海信控股子公司,海信获得东芝电视40年全球品牌授权。
2019年,东芝公司宣布在半导体部门进一步裁减约350名员工,并征集提前退休人员;2020年,东芝宣布退出长期亏损的系统LSI芯片业务。
不断缩减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业务后,东芝宣布将资金集中用于发展储存芯片和能源等业务。
9月12日,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工艺水平较高,但大企业病严重,内部管理架构臃肿,对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市场的反应慢,导致产品迭代开发速度慢,远落后于中国和韩国的消费电子企业,这是东芝在电脑、家电等领域节节败退的重要原因。早在20年前,家电在东芝业务体系中的比重就不大。
“但对典型的日本电子巨头东芝而言,其优势在于制造技术水平高,近几年在发电机、电梯、能源、存储等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的领域频频发力,且并未在中国减少业务。压缩利润较低的终端消费者业务,发力更擅长、更高利润的公司业务,是东芝近几年重要的转型方向。”梁振鹏表示。
延伸阅读:
"百年老字号"被自己作死:巨亏88亿 卖身续命惨遭瓜分
一个使用9年还完好无损的笔记本电脑,你会想到是什么牌子?
戴尔?苹果?联想?答案都不是。
而是如今出没在电梯间的“TOSHIBA”东芝。
过去十年前,东芝电脑绝对是业内扛把子,抗摔耐造内存又大,有人拿着2013年买的东芝电脑去维修,被告知:扩个内存,还能再战5年!
(来自知乎网友ID:各种技能全不会)
而在其他领域,东芝也当仁不让。
看看这亮眼的成绩单:造出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日本的第一个电灯泡、第一台晶体管电视、第一台冰箱、第一台DVD。
什么是“别人家的孩子”,东芝就是,就连前段时间排核废水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零件也出自这里。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提起东芝,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东芝动物乐园》,某些节目内容的震撼程度,成为很多80后小朋友的“童年阴影”。
鼎盛时期,东芝拥有18万员工,被看作是日本制造的象征。
可如此优越的制造企业,却也走到了“卖身”地步。
最可惜的是,曾经的世界第一,日本的骄傲,是被自己拖死的。
1
电灯泡撑起的百年企业
从路边小店到世界第一
东芝的倒塌让人惋惜,是因为它之前太强了。
东芝一直被称为“日本之光”,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华为和韩国的三星。
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至今已经走过了146年,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
东芝的前身只是一个街旁小店,1875年75岁高龄的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开了家钟表店铺,一边发明产品,一边卖,堪称上个世纪的手工耿。
光靠小发明自然无法发家,1890年,制造所另一位核心人物藤冈市助与三吉正一携手创立了“白热舍”,制造出日本第一个白炽电灯泡,成功在日本打响名号。
开了个好头后,东芝在日本创下了多个“第一”,是日本制造业的骄傲。
日本第一台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雷达、晶体管电视等都是由东芝生产制造。
不仅在日本国内出名,东芝还发明了很多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台彩色可视电话、世界第一张NAND型记忆卡、世界第一台HD DVD播放机、世界上第一批光盘式文件生成系统等都是出自东芝。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东芝的展览
1985年,东芝研又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当时东芝的产品就是高质量的代表,有用户说,能砸核桃的除了诺基亚还有东芝。
在世界上打出名声的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六分天下。
之后真正让东芝崛起的项目,在半导体行业。
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准备举全国之力打造半导体行业,希望借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82年,东芝斥资340亿日元研究半导体,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研发出当时全球容量最大的1M DRAM,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半导体制造商。
由于太过优秀,还受到了美国对华为一般的“重点照顾”。
鼎盛时期的东芝拥有18万员工,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制造商、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
盛极而衰,由于扩张、发展都太过顺利,渐渐迷失了本心的东芝膨胀了。
2
日本的骄傲
是怎么把自己作没的?
按理说,经过多年打磨已经做到企业头部的东芝,即使光吃老本行也不至于跌落神坛。
东芝究竟做错了什么,让百年基业一夕尽毁?
1.野心太大
东芝经营危机的开端,来自于一场同行恶意竞争收购案。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了恐怖的经济泡沫时期。
由于随着PC产业的升级,对DRAM技术也不断提升,处于泡沫经济下的日本难以支撑DRAM技术升级和晶圆厂建设的资金需求,半导体产业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迁移,由美国、日本转移向韩国以及台湾等地,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等大型厂商。
于是,东芝的消费电子业务,被崛起的三星、美的、海尔等企业分食。
但当惯了老大的东芝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新兴企业超越,拼命寻求转型。最后,将手伸向了核电业务上。
2006年,东芝打算收购曾经掌握美国核电领域大部分核心技术的西屋电气。在西屋电气自己开标竞价时,原本报价是18亿美金,但在通用和三菱的恶意抬价下,财大气粗的东芝花了3倍价格,即以54亿美元的巨资,才收购了美国西屋电气。
这54亿非但没盘活了东芝,反而将它推向深渊。
2011年的东芝建造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一举击碎了东芝的核电梦。
震惊世界的福岛核泄漏事件/wiki
人们开始质疑核电的安全性,全球核电业务受到重创,东芝之前的订单纷纷开始取消,大价钱买来的西屋电气除了亏钱,还是亏钱。
为了填坑,东芝开始疯狂“瘦身”,变卖多项业务,全球裁员上万人。
2.财务造假
比起决策上的失误,东芝更要命的是诚信问题。
2015年,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在大众面前90度鞠躬道歉。不是因为四年前的核电站泄漏事故,而是财务造假!
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鞠躬致歉
日本大环境低迷、家电行业被新兴巨头反超、核电业务判断失误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影响东芝的盈利情况。2009年,东芝交出了一份最差的成绩单,净利润赤字3435亿元。
负债累累下,只能以做假账的方式维持表面风光。
从2008年到2014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象征着清廉、高效的东芝,财务造假的窟窿竟然高达2248亿日元(约合120亿人民币)。
财务造假被曝光后,东芝被日本政府处以74亿日元的罚款,东芝股价暴跌,市值缩水40%,
这次财务危机,加速了东芝的陨落。
最让人无语的是,这时东芝仍然没有意识到核电业务是个风险巨大的无底洞,不但没有砍掉西屋电气,反而又通过西屋电气以2.2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业务,试图做大体量。
这个决定成功将东芝打到难以翻身的程度,收购后东芝才发现,美国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业务竟然背负了42亿美元的债务。
单纯的东芝成了接盘侠。
本来就勒紧裤腰带的东芝雪上加霜,2016财年,东芝净亏损高达9657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企业史上最大全年亏损纪录。
将一条路走到黑,东芝体现的淋漓尽致。
3
不服输的日本制造业
被自己拖下神坛
为了补上财务窟窿,东芝选择断臂求生,东芝踏上了“卖卖卖”的续命之路。
2015年,东芝8.647亿欧元出售旗下电梯事业持有的芬兰通力近2400万股份。
2016年,东芝将家电业务514亿日元卖给了美的;医疗设备业务6655亿日元整体出售给了佳能。
2017年,东芝年度亏损早已超过一万亿日元,烫手的山芋西屋电气终于熬不住申请破产,东芝这才释放出要出售西屋电气的信号。
甚至最赚钱的半导体业务,也成了东芝填补亏损的牺牲品,以180亿美元的价格,委身于贝恩资本。
此后,东芝再也无力回天。
2018年,无奈将电视业务129亿日元卖给了海信集团。就连让东芝打响世界第一的电脑业务都没留住,以40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富士康控股的夏普,自己仅保留了19.9%的股份。
2020年,曾经的造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居然退出了市场,被夏普收购。
补充一点,早在2016年,陷入巨额的夏普,就已经被富士康用38亿美元收购了。
当然,一些企业必须感谢东芝的陨落,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家电,或多或少也是得益于从东芝身上扒下来的业务板块。
只是,被拆得七零八落的东芝,已经没办法瘦身,只能卖身。
于是便有了东芝将被英国私募企业CVC 资本,以超200亿美元私有化的消息。
一个曾经坐拥18万员工、146年的公司,几乎彻底归零了。
结 语:
日本制造业倒塌的不止有东芝。
东芝断臂、夏普卖身、三菱造假、高田破产…包括松下、日立、三洋在内的“日本彩电六巨头”们,早已走向了亏损、裁员、倒闭的惨淡结局。
日本企业的大溃败,下面这张图或许更有冲击力。
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日本制造业的溃败,不可否认存在时代的因素。但能从风口地位被踢下,必然有自身无法回避的问题。
日本的电子领域要想重获辉煌,首先必须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输了”。
因为只要不承认自己“输了”,就不会彻头彻尾地进行自我革新。
东芝3代社长、8名董事因财务造假丑闻集体辞职
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东芝的命运,但我们能从中学到一个教训:
东山再起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