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給國會巨嬰的震撼教育

立法院长韩国瑜上周五主持院会,依序唱名请立委质询,结果人都不在,只好宣布「休息」。长期以来,总质询议场空荡荡,已成国会另类「惯例」。本报资料照片

立法院总质询上周闹出立委被点名不到,主席裁示提早休息的风波,朝野为了责任归属,争论不休。

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归咎立法院长韩国瑜疏于管理、议事人员怠惰;不少民进党立委也举出「惯例」来捍卫质询权利。然而,立委依宪法行使质询权,若还要经立法院长与议事人员再三「温馨提醒」,这样的国会巨婴,真的符合人民期待吗?

此次风波,国民党直指民进党立委陈亭妃临时改为书面质询,才造成质询顺序大乱。陈亭妃不满被当成这场风波的元凶,急着澄清自己是因为被告知院长中午有接待外宾行程,才被迫改书面质询;但此说引来国民党立委王鸿薇质疑恶人先告状,双方各执一词。

质询时间并非难以补救,韩国瑜今天将安排朝野协商,尽快寻求补救措施。但究其根本,排定当天质询时间,本就该留在院区内待命;点名不到,却怪罪主席或议事人员没有依「惯例」通融,有道理吗?

其实,这次韩国瑜的议事作为,就像一次立法院「震撼教育」。长期以来,每逢总质询,议场内便空荡荡,几乎都成了质询立委的个人秀场,多半没有其他立委捧场。这种国会文化,就算已是「惯例」,也是必须革除的陋习。

选民可知道,当区域立委宣称每周二、五开院会,若非动员表决,议场上多半小猫两三只?更别说,自从民进党政府完全执政后,民进党许多立委都将口头质询直接改书面质询,对行政部门放水、自我阉割,早已忘了身负监督之责;如今反呛韩国瑜是「赶下班」,令人啼笑皆非。

立委们也许会自辩,在国会另有选民服务或各种其他行程,但开会,难道不该是最重要行程吗?比起先进民主国家在国会殿堂的集体论辩、对行政部门追根究柢,我们的国会一直流于浅碟式询答;朝野一再高喊国会改革,重点是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质询?既然要国会改革,这次刚好可以一并革除不好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