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侬/利用捷运墩柱推动城市行销 创意广告与文化展示的新媒介
▲利用捷运墩柱推动城市行销,李家侬教授:创意广告与文化展示的新媒介 。(资料照片)
李家侬/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许多现代都市中,捷运系统的墩柱因其庞大且坚固的结构,常被视为破坏城市景观的元素。然而,在先进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城市中,这些墩柱应被重新设计和利用,以提升公共空间的质量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将捷运墩柱转化为城市资源。例如,东京的涉谷站区域充分利用了高架桥下的空间,将其转变为商业、休闲和绿化区,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景观,也创造了具吸引力的公共空间。类似地,在新加坡,政府将地铁墩柱周围的空间转为社区花园和公共艺术展示区,这样的设计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促进了社区的互动和凝聚力。
捷运墩柱的再利用。透过模组化和可扩展的设计,墩柱可以垂直绿化系统或智慧城市的感应设备,这不仅能提升墩柱的功能性,还能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捷运墩柱的重新设计应该融入TOD的理念,使其成为促进城市活力和美学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一个结构性的障碍物。透过国际成功案例的借鉴与程式设计理念的应用,城市可以将这些原本被视为不美观的元素转化为资源,从而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双赢。
捷运墩柱除了可以被重新设计为公共空间和绿化区外,也具备了推动城市行销的潜力,成为创意广告和宣传的媒介。在现代都市中,这些墩柱作为固定且高能见度的结构,可以被巧妙地利用来展示城市品牌、文化特色或商业广告,从而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巴黎地铁的某些站点墩柱被用来展示大型艺术品和文化宣传,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同样在纽约市,广告公司将桥下墩柱设计为动态广告墙,随着列车经过,广告画面变换,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这不仅吸引了乘客的注意力,也为城市创造了新的营收来源。
捷运墩柱作为广告媒介,能够在推动城市行销的同时,为城市创造更多的文化和经济价值。透过结合创意设计与现代科技,这些原本被视为破坏景观的结构可以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