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古代的很多君主集大权于一身,却偏偏要体恤百姓呢
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古代的君主集大权于一身,他们可以像周朝实行奴隶制,但却为什么要像唐太宗一样主张民贵君轻呢?其实这就是历史的进步,在商周时期,人类的思想不成熟,这一时期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实行奴隶制。但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懂得了思考和反抗,这也是西楚霸王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周朝的分封制已经被历史淘汰了,再次实行必然弊病丛生,最直接的就是诸侯的大规模叛乱。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历史,说一下古代的君主为什么要体恤百姓呢?
首先就是不让自己陷入孤立,而明清也证明了历史是可以开倒车的,比如在清朝体系中,全体臣民都是奴才。这样的结果就是丧失民心,百姓对这个王朝丧失了凝聚力,简单来说就是麻木。比如唐朝出现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边塞诗人,大家都以杀敌建功为荣。因为王朝就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他们必然要保卫自己的山河了。
而明清就不一样了,全天下都是君主的牛马,那么即使君主失了天下,在谁的手底下不是奴才呢?起码他们没有剃头令和文字狱,这其实就是清末百姓最普遍的想法。因此才有百姓带领八国联军洗劫圆明园。因为说白了这是慈溪的院子,自己为什么要保护别人的财产呢?而君主以民为本,就是让百姓得到实惠,然后和王朝的利益一体,这样的王朝的凝聚力也就强了。
其次,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的考虑。从王朝来说,一个王朝再怎么牛逼,它都有衰落的时候。这时候民心的作用就出来了,他们是雪中送炭还是釜底抽薪就取决于历代君主的所作所为了。而很多王朝的灭亡就是由于失去民心导致的,百姓作壁上观甚至揭竿而起,而这些士兵又何尝不是百姓呢?因此战力必然低下,这也是所有王朝的通病:它们建立时所向披靡,灭亡时却不堪一击。
而且一个王朝恒久发展的动力就是人才,如果你道路以目让人才跪着,要么人才被流失,要么人才被荒废。比如清朝,他们对百姓的压迫古今罕至,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大清甚至华夏迅速衰落,百姓没有能够灭掉它,但它缺被外部力量灭掉了。而大清灭亡后的十年里,人才数量比整个清朝都有,各种大才更是以井喷式增长,民族还是那个民族,只不过人才由跪着变成了站着。
最后就是名声,这也是许多君主想成名垂青史的原因。历史界有一个谬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么你告诉我这五千年来谁是胜利者呢?古往今来,所谓的胜利者一波又一波沦为失败者,而且王朝更迭的周期还在继续。所有君主美化历史的结果毫无疑问变成了笑柄。如果历史真的由胜利者决定,你就不会知道焚书坑儒或者玄武门之变,要么就是有利于君主的版本,但你为什么知道呢?
因为这个胜利者只是这个王朝的胜利者,千百年后当这个王朝走向灭亡,人们便不会陪太子读书,所有的记忆都会涌现,最终还历史以真实。这里有民间记载,还有代代口口传承。比如云南地区的某些地方还传唱着关于诸葛亮的歌谣。尽管这些人可能不识字,尽管这些人可能都不知道诸葛亮是谁。但这歌谣就是由他们对诸葛亮的爱戴而编写,他们因为崇敬祖先而流传,虽然他们不知道诸葛亮,但他们的歌谣会传到知道的人耳中,人们也会还原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在历史上,有的君王会名垂千古,有的则会遗臭万年,他们都曾做过让大家闭嘴修改历史的事。但修改的历史毕竟是假的,又如何能经得起推敲呢?而那些体恤百姓的人就是一种长久的利益考量,相反那些只为一时之利益饮鸩止渴,最终只能遗臭万年。天下之财,莫非王土,实在想不通一个君主何等妩媚,才会与民夺利最终遗臭万年呢?普通嘉靖当时摄于权威只有海瑞敢指出问题,但百年后嘉靖的权威早和大明一起化为了齑粉,当初他有多荒唐,现在就有多可笑,历史历来如此,古今亦然,以后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