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批环境部组改缺整合 只能称为「环保部」

立委陈椒华与环保团体批环境部组改缺整合。(陈椒华提供/杨亚璇台北传真)

行政院提出的环保署组织改造方案正在立法院审议中,拟将环保署扩编升格,但由于扩编内容仍然欠缺水、土、林、污、废之整合,而只是环保署的扩编,过往因为缺乏跨部会整合无法妥善处理的问题依然存在。立委陈椒华与十多个环保团体一同召开记者会,呼吁政府组改不能失去业务整合的理想,如果只是组织扩编,仍只是环保业务,不应称为环境部,只能称为环境保护部(环保部)。

参与记者会的环团代表包括看守台湾协会谢和霖秘书长、台湾水资源保育联盟粘丽玉主任、台南社区大学发展学会晁瑞光研究员、台湾蛮野心足生态协会陈宪政理事长、看守土城爱绿协会洪郁凯、台北市台湾环境生态护育产业工会何承翰理事长、台湾环境保护联盟林学渊副秘书长。

陈椒华表示,立法院本会期进行环保署组改,环保署扩编人力及业务,增加事业废弃物处理管理及气候变迁业务等,大部分业务没有改变。以往大家期待环保署组改可以纳入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土保持、国家公园及山林保育等业务,因为许多环境问题就是因为业务没有整合,也包括保育主管机关事权分散的问题。然而本次环保署的升格仅只是业务人力扩编,未纳入「水」、「土」、「林」,如仅是「环境保护署」升格,只能称之为「环境保护部」。

陈椒华说,在环保署升格版本中,废弃物多不见了,只看到资源循环,废弃物成为资源物了,如果环保署升格不见环境保护,那升格意义何在?难道废弃物改资源后,管不好也没关系?

看守台湾协会谢和霖秘书长认为,需要大幅增加的是做事的人力,而非上面当官的位置,因此建议目前草案中的资源循环署与环境管理署能够整并为一个署,毕竟后者业务与前者息息相关,并建议名称改为「资源暨环境品质永续管理署」,以点醒其是为了永续目的而管理资源与维护环境品质,而原来的资源循环署名称太过狭隘,似乎不管资源减量、也不理会废弃物妥善处理。

谢和霖也说,至于毒化局如果要升格为毒化署,至少应该把工厂相关的化学物质管理业务与人力,从工业局、消防署、劳委会手中整并过来,让有限的政府人力能发挥最大效益,免得同一种毒性化学物质,却因为牵涉到工安、消防、职安,而须劳烦多个机关予以管制。

另外,谢和霖指出,2018年版的环境资源部范畴太过庞大,但现行环境部草案范畴又太过狭隘,显示政院欠缺整合能力。建议至少能将水利署、矿物局等与资源管理有关的机关整并过来,让这些单位不是为了经济发展而服务,而是为了环境资源永续而管理。

他认为国土规画、防灾与保育的相关机关,比如内政部营建署的城乡发展局、国家公园署、农委会水土保持局、特生中心、林务局、海委会的海保署、经济部地调所等等,如果不纳入环境部,也应整并成「国土规画与保育部」,而非散落各部会,避免相关法规、业务叠床架屋,遇到问题时却互相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