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借镜 确保选手安全、降低扰民程度
2016年里约奥运在21日结束所有赛事,闭幕典礼将奥会旗移交给东京后,就宣告落幕,明年台北要举办2017世大运,是否有地方值得台北参考或引以为戒之处?
离世大运也不过约1年时间,从短时间可以着手的地方来看,交通是首要值得关注之处,此次里约奥运接驳车拖班误点情况非常严重,甚至在等车时因情绪引发口角,若要尽待客之道须注意此点。
里约原本就有地铁、火车,为了奥运也增设BRT,并配合奥运比赛时间,都加开班次到凌晨,纾解人潮流量,但因赛区交通管制,一离开奥运场馆范围,交通就严重堵塞。
台北市公车、捷运网络发达,尖峰时刻的乘载量,得再预估届时涌入台北的外国人士,交通管制势必要设法让民众的不便降到最低。
至于比赛部份,透过一系列的报导,里约奥运有不少掉漆之处,包括游泳池池水味道、颜色,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不懂英文,还有给选手的比赛,资料用手写等离谱状况。
场馆部份,有些场地也相当简陋,例如高尔夫,没特别看像施工中的工地一样,射箭场地算是简单俐落,临时搭建的场地不见得不好,至少要能让比赛顺利进行、选手安心比赛。
选手村方面,不论设在何处,也先别讲求舒适度,至少住房机能要齐全并能顺利使用,里约奥运选手存为人诟病之处,新闻报得够多,在此不赘述,若届时再发生一样状况,主办单位就该检讨了。
总结来说,从里约奥运可以学到的,就是确保选手安全进出台湾,赛事在不受任何干扰(不包含天气)的情况下顺利举行,并且在这段期间,把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