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宇专栏-核德?核能!核去?核从!能源政策保留弹性是工商界的心声

近期,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再抛核电议题,建议让核二、核三厂延役,核一、核四厂铲平,引进新型核电厂,让核能发电占比高过三成。童董事长的言论忠实反映了工商界的心声,着实令人敬佩。工商界也都认为,在AI与ESG两大趋势发展下,电力将是关键。

童董的真知灼见,呼应笔者早前说过,应该继续强化现在积极发展的太阳能与风力发电,但不应排除新型态的核能、地热、氢能等多元电力来源。保留任何选项才是强化韧性、反脆弱的做法。

核能!过渡时期少不了它

核四从兴建到封存争议没停过,其先进式沸水式反应堆的设计,安全性屡受质疑,加上2021年的核四商转公投未过门槛,让核四重启的机率极低。

但反核四不等于反核电。美国的核电厂建造,早已走向第4代核电厂(不只SMR小型模组化反应器)。笔者认为,台湾若要继续发展核电,应至少升级至3.5代核电厂(具有电源中止时自动停炉的设计,可防止福岛核灾的状况)。

资料显示,核能每kwh碳排量约与离岸风电相当,甚至低于太阳能。虽然核电对加入RE100的企业助益不大,但对于目前渐为风潮的SBTi(科学基础减碳目标倡议)响应者将能有所帮助。在各方致力于净零排放的过程,有核电助攻将可舒缓电力的燃眉之急。

核去?国际潮流走向多元化选择

2022年,欧盟针对永续经济活动分类(EU taxonomy)通过一项加速脱碳的补充气候授权法案(Complementary Climate Delegated Act),有条件地将核能与天然气发电纳入永续经济活动范围。条件是:核电技术升级至少至3.5代、需取代相同装置容量的燃煤发电、能处理核废料。这便是未来发展核能的潮流。

而今年4月29、30日召开的G7气候部长级会议,会后公报提到,G7同意最晚在2035年之前逐步淘汰(phase out)燃煤发电,但对于选择使用核能的国家持开放、支持的态度。

正所谓关一扇门,得开一扇窗,要达成净零排放的终极目标,在各国看见瓶颈之际,更要创造多元的选项。呼应去年11月COP28二十余国提出的核电倡议,要求2050年前将全球核电产能提高到2020年水准的3倍。

核从!先别争,来找投资机会

在台湾,核电发展一直是个两极分化的议题,凝聚共识或尚需更多的国际氛围、更多的净零压力。

但是,电力问题已经悄悄地逼近。不只台湾有「强化电网韧性计划」,美国也有「电网韧性创新伙伴计划」(Grid Resilience Innovative Partnership,GRIP),欧盟有「欧盟电网行动计划」(EU Action Plan for Grids)。显示此前重电股的发威并非空穴来风,适逢近期涨多拉回,酝酿下一波的布局机会。其次,净零要角太阳能、风电、储能相关,仍为着眼长线布局的标的。

至于硬核的核能,现阶段可视为另类投资,不缺题材,但与大盘的连动性相对较低,适度着墨可分散投组风险。这部分或得先从海外布局,大部分为电厂,例如全美最大的独立核电厂Constellation Energy。ETF方面可观察Global X Uranium ETF(URA)、VanEck Uranium and Nuclear Energy ETF(NLR)等,这些ETF皆囊括全球多家铀矿开采和核能机组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