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状空气污染物不减反增 环保署称2因素影响

环保署今天公布初步「2021年空气品质监测结果」统计。(林良齐摄)

环保署今天公布初步「2021年空气品质监测结果」统计。(环保署提供/林良齐台北传真)

环保署今天公布初步「2021年空气品质监测结果」统计,虽然全国测站污染物浓度近5年呈下降趋势,但其中PM10、PM2.5却逆势较去年往上略增,AQI大于100的站日数中、PM2.5也增加,环保署官员说,除了在今年1月至3月中南部地区气候影响导致累积雨量及降雨日数减少、低风速时数增加外,导致粒状污染物累积外,而如观察监测境外污染源的富贵角测站PM2.5的均值也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但截至今年11月为止,虽然PM2.5年平均达每立方公尺14.2微克,可望达成全年的每立方公尺15.7微克,但全国PM2.5 AQI(空气品质指标)小于100的比率达94.4%,相较于目标的95%仍差了一些。

据统计发现,虽然截至今年12月17日为止,AQI大于100的的站日数达2487日可望比全年的2543再降低,但今年有1370个站日数主要污染源为PM2.5、已相较去年全年的791明显增加,环保署监资处处长张顺钦说,若再以AQI大于150的「红色警示站日分析」,发现全年176个PM2.5的红色警示站日数集中在今年1月至3月发生,推测是受到当时雨量减少、低风速时速增加,在气象条件上不利于微粒洗除及扩散所致。

至于全年PM2.5浓度上升,环保署空气品质及噪音管制处副处长王岳斌则说,以今年1月至4月观测境外污染源的富贵角测站,较去年同期增加15%,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状况。

王岳斌说,今年度工作目标大多已完成,包括改善国营事业、改善锅炉排放等,在工业空品测站污染浓度下降,此外,汰换1至3期大型柴油车、老旧机车淘汰等也使交通测站浓度明显改善,改善河川扬尘、营建业、餐饮业等也使抑散源空污下降,未来将针对区域性及季节性空品不良情形调查其污染来源以具体改善。

至于现行的「空气污染防制方案」目标并无纳入臭氧目标,王岳斌提及,目前已在拟定第二期「113至116年空污防制方案」,并研拟把臭氧浓度纳入目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