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文化幣現形記

文化部推文化成年礼金,社群平台出现转售、收购等乱象。记者陈正兴/摄影

文化部发放成年礼金文化币,鼓励年轻人体验艺文,却爆出被用于购买拍立得、化妆品、做美甲,甚至出现兑现、转售潮,一举让文化币现出大撒币原形。

相较过去数百元的动滋券、农游券或五十元的农粉币,等同一千两百元现金、最高可再获六百元加码的文化币,不仅是更大手笔的撒币,更可攫取鼓励文化发展的光环;又在选前宣布扩大实施,形同政策买票,难怪人民怒批「缴税给年轻人买礼物」。

文化币出包,问题就在于政策背后无法掩盖炒短线走歪路的事实。所谓上行下效,商家及年轻人想方设法「让利益最大化」,何尝不是政府偷鸡行为的折射?因此更该追究的是「买票」的初心,政府敢给,岂能怪人民敢拿?

何况,文化由谁定义?去年阁揆陈建仁在迪化街商圈宣布扩大实施文化币时,大谈夫人年节采购和孙子满月油饭,那是迪化街历史文化记忆,但年轻人餐饮和生活杂货不是文化。漫画书籍是文化,Cosplay、美妆美甲为何不是文化?可以买乐器,为何不能买摄影器材?文化币在书店可买书、杂志、DVD,在文化园区也可体验手作文化课程,为何不能买手工皂、花艺品?

文化币之乱能培养什么艺文消费习惯,或扶植什么艺文产业,恐怕是不能说的秘密;但廿亿打个大水漂,陈揆的确多了一个以「文化」为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