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看世界》土耳其妓院甜点 一口封喉
西班牙油条。(「环行星球」公众号)
1
我生活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经常能在街头巷尾看到卖糖果子,有的是门脸儿很小的店舖,有的是小贩推车沿街售卖,而且只卖几种固定的糖果子。
金灿灿、油亮亮的糖果子整整齐齐地被摆在托盘里,旁边还支起一口大油锅,现炸现卖。厨师会用一种筒状工具,将面糊一圈圈挤入油锅。面糊与热油亲密接触,空气中立刻飘荡出诱人的香气。路过的行人,大多会被那热气腾腾的气氛感染,忍不住回头买上一盒。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货」,遇到没吃过的东西不尝一尝,是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于是我在造型各异的糖果子前观察良久,发现最吸引我是一种做成圆圈造型,叫Halka Tatlısı的糖果子,看外形很像最近火遍全球的「西班牙油条」。
光看那金黄的色泽,那焦脆的外壳,我似乎已经尝到了油香扑鼻,外酥里绵的绝妙滋味。
于是我果断买了一份Halka Tatlısı,隔着纸袋就能感受到棱状外形的凸起和温热,卡路里在向我招手,邀请我来一场碳水狂欢。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一口咬下去……
嗯?怎么是这个口感?说好的轻盈酥松呢?说好的焦脆香甜呢?
脆是够脆,可是那坚硬和粗糙的口感,还有在我口中爆浆而出的糖汁,这根本就是披着「西班牙油条」外衣的「老北京糖耳朵」吧!
可当我跟土耳其朋友吐槽的时候,她竟然很认真地对我说:「没错啊,西班牙油条跟这种糖果子本来就只是亲戚!」
好吧,如果非要算,那只能算是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吧。
2
说是亲戚,还真不是胡编乱造。这位土耳其朋友向我娓娓道来了Halka Tatlısı糖果子的身世,没想到真的大有来头。
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对境内犹太人下了驱除令,要求他们限期离境,还不能带走财产。这些西班牙裔犹太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北非和奥斯曼帝国。
这时,眼光长远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二世做了一个决定,他派出奥斯曼海军,接收了大批西班牙犹太人,并安排这些人在奥斯曼帝国的各个省定居下来。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奥斯曼帝国各省都必须善待犹太人,不准为难和迫害他们,违令者处以死刑。
犹太人也没有让苏丹失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在贸易、手工业、商业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奥斯曼帝国的第一所印刷机构就是犹太人建立的。
巴耶塞特二世后来还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感谢信」:「您真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宁愿自己贫穷也要把财富送给别人,我真是太需要这些人才了!」
犹太人在这里组建社区,拥有自己宗教和法律,享有高度自治。犹太文化也获得空前繁荣,其中就包括一道美食——西班牙油条Churros。
至于西班牙为什么会出现「油条」这种食物?有人说这是西班牙传教士把「中国油条」带到了西班牙,这种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没有确切的证据。
可以肯定的是,西班牙被阿拉伯人统治了长达800年之久,阿拉伯人确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其中也包括饮食文化,所以西班牙的美食肯定是受到过阿拉伯人影响的。
阿拉伯有一种传统甜点zalabiya,用钻孔的椰子壳盛着面糊,将面糊漏入油锅中炸制成型,然后浸泡在调味糖浆中。这道美食在10世纪的一本古老食谱《kitab al-tabikh》上有所记载。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zalabiya经由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后,从椰子壳洞中漏出面糊的这种制作方法,使面糊下锅炸制的时候,很难控制形状,炸出来的甜品造型一言难尽。
很可能是西班牙人改进了压面糊的工具,增加了面糊的黏稠度,通过压力使面糊产生漂亮的带棱花纹,这种造型使得食物油炸后外壳更加酥脆,造型更加好看,口感也更加紧实。
西班牙犹太人来到土耳其后,这种制作方法很快在土耳其流行开来,于是土耳其也出现了同样造型,但口感却相差十万八千里的Halka Tatlısı糖果子。
可以说,无论是「西班牙油条」还是「土耳其糖果子」,追根溯源都是阿拉伯zalabiya甜点的变种。
直到今天zalabiya依然流行在很多国家,如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等。这个甜点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名称,在印度被叫做Jalebi,在伊朗被叫做Zolbia,在突尼斯被叫做Zlebia。
不同的国家根据喜好对口味进行了微调。比如有些用藏红花调味,有些加了豆蔻,有些蘸糖浆,还有的只撒糖粉或砂糖。
3
无论何种造型,糖果子都是伊斯坦堡最受欢迎和最古老的街头小吃之一,尤其是在伊斯坦堡欧洲一侧贝伊奥鲁区(Beyoğlu)的卡拉柯(Karakoy),这个社区位于金角湾北端,最初被称为加拉太塔。
金角湾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关键入口,自拜占庭时代以来就是重要航道,卡拉柯伊社区曾经是热那亚商人的聚集区,从13世纪起不同种族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定居,有外国人,有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商人,也有从西班牙逃来这里的犹太人,各种文化在这里汇合,使得卡拉柯伊社区成为伊斯坦堡最繁华热闹的社区。
1884年的一项新法规宣布伊斯坦堡的妓院合法,卡拉柯伊社区里原本只为外国人服务的红灯区愈发红火起来。与妓院一起蒸蒸日上的,还有糖果子生意。
由于价格低廉、美味、热量高,男人们习惯在逛妓院前,来上一份糖果子补充体力。还有一种说法,浸泡糖果子所用的果子露,其中的蜂蜜和玫瑰水成分有壮阳的作用,事实上,那时的人们认为「甜食」有湿热的特性,本身就是一种壮阳药。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糖果子是否能让性欲上升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那会让血糖极速爆表,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它被冠上「妓院甜点」的光荣称号。
4
如今,卡拉柯伊社区内的妓院早已破败不堪,鱼龙混杂的环境与这个历史社区的氛围格格不入。伊斯坦堡政府决定对这一带的旧妓院实施改造,建造咖啡馆、书店、商店,打造一个地标式的文化社区。
妓院的关闭丝毫不影响「妓院甜点」的受欢迎程度,事实上,它早已遍布整个土耳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国民小吃。
这些糖果子有做成蜜枣状的tulumba tatlısı,还有一种是小圆球状的lokma tatlısı。
也有一种巨大圆圈形状的Halka Tatlısı,直接在油锅里盘成一个巨大的蚊香,整个捞出后浸泡糖浆,再切块食用。
这些糖果子口味大同小异,只是外观有所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高糖!高油!一口封喉!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糖果子在斋月期间特别受欢迎,高热量可以补充因封斋一天带来的热量损耗,高糖分可以带来心理上的幸福感。所以斋月期间,会一下冒出来好多售卖糖果子的小贩和摊点。封斋一天的辛苦,都会在甜点入口的那一刻被忘记。
一些高级餐厅还尝试着对这种古老甜点进行改良,蘸上巧克力酱,撒上开心果粉,搭配一颗羊奶冰激凌球,前卫典雅的摆盘造型让糖果子改头换面,登上大雅之堂。
只不过,就和烧烤、臭豆腐、麻辣烫在脏摊吃着才香是一个道理,糖果子无论如何改头换面,身上那股子「烟火气」都挥之不去。而没了这股烟火气,仿佛糖果子也失去了精气神儿,让人吃着都提不起精神。
在伊斯坦堡住了好几年,逐渐习惯了这里的口味。每次遇到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糖果子,我都会花几个硬币买上一根。
用粗糙纸袋装着的甜点又甜又腻,并不符合现代人低油低糖的健康饮食法则,但当我站在喧闹熙攘的伊斯坦堡街头,这根甜点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我与这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融为一体。(LIN)
(本文来源:「环行星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