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交流 陷同温层困境

独派青年成影响台湾政治的一股势力,罢韩通过就是鲜明的例子。(本报系资料照片)

去中国化教育已养成,台湾年轻人的大中国情怀不再。图为高中生研读历史教科书。(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年轻人普遍绿化,两岸青年交流也陷入困境,归结起来有几大原因:时间递进,台湾外省一代凋零,与大陆的连结不断减少;去中国化教育养成,年轻人的大中国情怀不再;中美对抗,台湾成为美国的反中桥头堡;天然独世代擅用网络社交媒体发声,成为台湾政治主导力量;两岸青年交流陷入同温层困境,大陆本来更应该争取与绿营青年交流,但怕有政治风险,所以始终无法影响到关键族群,只能跟相对少数的统派青年同温层取暖。

从历史角度,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带来大批外省老兵,是两岸重要的连结,但70年过去,老兵多数凋零,外省二代进入中老年,第三代几乎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未必对大陆有特殊情怀,国民党如今也成了在野党,影响力不若从前,两岸在这方面的连结,注定随着时间而冲淡。

去中国化 断与陆连结

从思想教育面向,从2000年扁政府时代的去中国化教育、同心圆史观,至今刚好满20年,可以说台湾大约35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是接受到这样的教育,即便不宜直接称为「台独史观」,但绝对不再是「大中国史观」。

从当前国际局势来看,中美结构性对抗已成常态,民进党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毫不遮掩地「挟全民倚美抗陆」,加上去年初「习五条」推进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带给台湾社会的不安感、香港反送中风波、到今年的疫情,都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恐共、反中、抗中」情绪。

独派青年 影响台政治

上述这些背景,都影响到两岸青年交流,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更存在「同温层困境」。按理说统一战线的要旨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但一是台湾统派和非统派,究竟谁多谁少,有待商榷;二是若要让台青对大陆改观,应该让他们实地到大陆走走看看,亲身体验,但邀请独派或偏绿青年,又存在政治风险,可能让绿青年回台后说「看吧,我主张台独,大陆还是接待我」,同时对蓝营或统派青年,也会心有不平觉得情何以堪。

另方面,台湾独派青年已经从网路上的激进意见,变成擅长使用社群媒体,带舆论风向,甚至影响台湾政治的一股势力,譬如这次罢韩高票通过,就是鲜明的例子,这将为未来两岸青年交流,埋下更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