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货币政策调整要用“组合拳”

文 | 涂永红

2024年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中,会议定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总需求管理、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手段。经济具有周期性,针对不同的周期阶段,制定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调节流动性和利率,刺激或遏制需求,能够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面对内外部的复杂严峻形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势在必行。

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发挥金融杠杆和加速器作用,有利于提振信心,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刺激居民增加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确保国民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战。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关键在于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形成货币政策组合拳。

在合适时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可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促使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2024年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扩大货币供给还有较大空间,而且我国目前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6.6%,降准空间较大。

下调基准利率,引导MLF(中期借贷便利)和利率走廊下行。通过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激发投资和消费动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增强个人消费能力。预计2025年欧美发达国家将多次降息,为我国降息创造外部条件。可与国际社会保持大致同步的降息,在刺激国内需求的同时,保持与美元的利差不变,避免套利资本流出冲击金融市场,增加金融风险。

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购买更多国债和专项债。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通过扩大政府投资,引导更多资金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发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营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用好结构性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以较低的利率扩大支持科技创新、清洁能源的再贷款规模,推动科技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稳定出口“新三样”,提升我国产业链稳定性和贸易竞争力。出台更多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工具,发挥好房地产产业对于稳预期、稳投资的积极作用。

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汇率调节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指挥棒作用凸显。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406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2025年,保持汇率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形成有效的在岸汇率引导离岸汇率机制,加强与市场的政策沟通,引导市场预期,确保汇率稳定,为促消费、稳外贸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