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编工艺 阿嬷巧手重现

台中大甲区西岐及幸福里等一群均龄逾7旬阿嬷,凭着儿时记忆重拾蔺草编织工艺。(陈淑娥摄)

大甲蔺草创作相当多元,除了实用性外,也兼具美观。(西岐里长罗永宗提供/陈淑娥台中传真)

动员令

台中市大甲草席闻名遐迩,其中手工细腻、编织技法繁复的蔺草席,更名列国宝艺品。但随着时代更迭,蔺草编织工艺逐渐凋零,为复兴蔺草文化,大甲区西岐及幸福里等一群平均年龄逾70岁的阿嬷们,以粗糙的手代替针,把蔺草当作缝线,一针一线编织出一件件蔺草作品,不仅实用,还兼具美观,将传统工艺融入创新思维,要让大甲这个旧城镇重现蔺编新活力。

不会编织 不敢嫁人

「一支、二支罔来拎,卡无免把阿母伸长手!」大甲帽在1897年由洪鸯女士首编开始,在1907年辉煌年代,全台中西部滨海地区都有生产,有人从年幼一路编到年老,从早期以赚钱为目的,最后变成一辈子的兴趣。

75岁蔺编工艺师傅朱周贵春表示,以前老小都要会做,不会做也不敢嫁来大甲,她至今对蔺编的热情不输当年,对她来说,蔺编是一份舍不得放下的情感;傅梁姓姊妹花说,小时候放学一回到家,就被妈妈架着编蔺草,贪玩的她们当时「好恨」,但婚后为赚取家用,卯起来做也是不输人;郑满足则认为,要传承蔺草文化,创新很重要。

致力推广蔺编文化的西岐里长罗永宗说,每年种植的蔺草,靠着社区长者顶着大太阳收割、曝晒后收成,并号召数十位阿嬷投入编织行列;蔺编活动不但让老人家走出户外,更能传承即将失传的蔺草文化,同时发展银发族经济。

做工繁复 倒吃甘蔗

为了保存与传承蔺编工艺,幸福社区自2015年开始复育蔺草并推广编织,幸福里长翁木荣指出,蔺草编织必须经过多道程序,从种植到收割,还要经过析草、剥除不完全叶、槌草、揉草、铺草等处理,收割后的蔺草才能用于编织;编织程序还有接草、填草、折边与磨平等,才能完成一项蔺草制作的工艺品。

翁木荣说,要复兴蔺草文化得先栽种蔺草,每年2月底至3月间,老人家起大早分工合作,阿嬷们先清理洗净大批蔺草秧苗后,再交由男性栽种,初期也遇到许多困难,包括采收时不能碰到水及必须避开农忙时期,这些问题都要克服,几年下来,已能顺利掌握栽种原则。

多元样貌 贴近生活

老人家们都说,蔺草帽席为「大甲三宝」之一,近年来许多社区发展协会纷纷动起来推广,上了年纪的阿嬷凭着数十年前的记忆,一步一步重拾多样的编织手艺,作品更突破传统添加不少巧思,从实用的草帽到精致的摆饰品,加入学习蔺编的年轻人更直呼「蔺草编织就像倒吃甘蔗,一路辛苦,终有令人惊艳的回报!」

大甲区长颜金源指出,目前大甲帽席技艺在诸多里长、社区编织老师推广下,将日常生活用品概念融入大甲蔺草编织工艺,发展多元样貌手工艺品,让蔺草工艺能被更多人看见,期待能传承发扬这项百年蔺编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