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草工艺没落 致民国中创社传承

民国蔺草社由蔺草达人教导编制技巧。(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致民国中教务主任淑萍拿起学生创作的蔺草工艺品,希望借由教育,翻转蔺草编织即将消失命运。(巫静婷摄)

学生担任蔺草小老师课外教导学童编织,传承文化迈开步伐。(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蔺草不只可用来编织,也能制成再生纸。(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苗栗县苑里镇以蔺草文化闻名,然而时代变迁,愈来愈少年轻人愿意投入传承,位于内区的致民国中7年前成立蔺草社,聘任镇内专业蔺草达人教导学生传统技艺,近年将编织技术再进化,让学生在社团时间了解工艺,并试图创新使蔺草编织也能具有经济价值,诱发学生传承逐渐消失的文化。

蔺草编织为老一辈苑里人的集体记忆,将蔺草草茎一分为二分拨为细条后,可编织成草席草帽民生用品,具良好透气性吸水性特点,适合于潮湿、炎热的环境使用,自清末广为流传至今,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命脉,镇上的妇女几乎都投入编织,但随着工业发达、人才老去,面临文化断层危机

蔺草编织普遍融入于活动体验,却少有学校愿意扎根,致民国中7年前为保存苑里3大特色「米食、砖雕、蔺草」,从创设校园社团开始,一步步带领有兴趣的学生重拾珍贵文化,教务主任张淑萍身兼蔺草课程推动者,她观察愿意加入蔺草社的多为女生,要能够让她们看见(手作)价值,才能激发传承的动机

张淑萍表示,蔺草社约有10多名学生,由帽席编织业职业工会理事长萤绸利用每周三2节社课时间教导学生蔺草编织与文化,是全县唯一有常态性蔺草文化课程的国中社团,学生学成后会校外活动中担任小小编织师,教导低年级学童,也会利用生活科技概念,将木工、手作与蔺草结合,创新是目标

张淑萍说,翻转「蔺草编织是奶奶才会做的事」,暑假办理的蔺草纸体验,就是创新的一种面向,今年学校将乡土课程融入苑里3特色,让1年级全体学生从认识蔺草、动手编织到多元创新,蔺草文化不再是社团课或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更有机会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出路。

致民国中学生结合木工等生活科技技巧,将蔺草编织制成创意杯垫。(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蔺草编织创意杯垫。(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蔺草编织创意杯垫。(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

致民国中学生结合木工等生活科技技巧,将蔺草制成创意杯垫。(致民国中提供/巫静婷苗栗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