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到户 送来增收门路(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我们脱贫了①)

开栏的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回顾不平凡的历程,昔日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是怎么奋斗、如何脱贫摘帽的?已经脱贫的地方怎样通过建立防返贫机制和发展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本版今起推出“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我们脱贫了”系列报道,聚焦今年贫困地区的脱贫故事、奋斗故事,敬请关注。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2019年末,全国仅剩52个未摘帽县。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市就位列其中。今年以来,冲刺攻坚,泸水最终实现如期脱贫,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近日,记者到泸水市探访,跟建档立卡户聊聊生活变化,和扶贫干部畅聊发展思路。

易地搬迁户

确保稳得住

去年底搬迁进城,泸水市洛本卓乡保登村村民小强怕潮,专门带了两张草席。如今,草席摆了一年,灰落了好几层,根本用不上。

“山下海拔低,住在楼上又不潮,哪还需要草席铺床?”施小强没想到,曾经的生活必需品,进城后就这样成了摆设。

进城后,施小强算了笔简单的经济账妻子城墙坝安置点租摊卖菜,一天能有个100多元的收入;施小强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之余,就近打工一个月下来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生活,够的。”施小强说。

城墙坝和谐社区党委书记胡跃军介绍,贫困户搬迁进城,安置房政府提供,不让贫困户出一分钱。贫困户搬出来之后,可以就近就业,生活基本就没有问题

“老人担心不适应,妻子担心生活开销大,是我劝他们考虑孩子教育,他们才同意进城。”施小强说,安置点旁边就是小学、幼儿园,走路不到10分钟。“孩子有了文化,不愁以后生活。”

生产、生活如何融入?“孩子学习能力强,适应很快;最难的是老人,年初那会儿,一天得送10多位老人回家。”胡跃军说,想帮老人回家并不容易。“好多老人不知道自己住在哪栋,我们只能通过名字一家一户查。有的老人连数字都不识。为了帮助老人认家门,我们干脆在不同的楼前画上不同的标识,帮助老人适应。”

这次搬迁,是施小强的母亲第一次到泸水城区,“以前最远就是去乡上卖鸡蛋”。她用傈僳语说:“进城后,再也不会被火塘的烟尘熏出泪水;累了靠在沙发休息,日子比以前惬意。”

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必须解决好就业问题。社区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有意愿外出务工的,社区提供免费培训;需要照顾家的,可以去扶贫车间;劳动能力偏弱的还有生态护林员、保安、保洁这样的岗位。”胡跃军说,时至当地节日,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这段时间提前返乡,“我们协调了沿海企业蹲点招工,元旦春节沿海工厂缺人,节日一过就可以再组织一批人出去。”

建档立卡户

脱贫有门路

听说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种的是沃柑,记者心里直打鼓。前几年卖到十几元一斤的沃柑,这两年价格持续下降不说,有些地方还出现滞销。老窝村的沃柑,能行吗?

记者就此询问老窝村党总支书记左雪锋,没想到他却信心满满:“咱这是河谷地带,种的是晚熟品种。因为跟别的地方错季销售,只要种好就不会滞销。”

左雪锋信心满满,是因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进学博士全程技术指导,电商平台还无偿捐助225万元支持基地设施建设。果园监测系统可以实时分析土壤数据,预警果园病虫害;操作鼠标或手机,就可以完成果园的浇水、施肥等工作

果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从开挖田垄到种下树苗,从病虫害的防治到浇水施肥的用量,李进学全程参与。左雪锋和管理人员每天上传沃柑的相关照片小视频。有一次,左雪锋因为有事连续两天没有上传照片,李进学不放心,当晚11点赶到基地打着手电看水果长势。老窝村村民王祥感慨,“过去种棵果树,种了几年都不见长。可李博士种的沃柑,就像喝了牛奶似的,天天长。”

晚熟沃柑这两年市场价一直在七八块钱,随着果园挂果销售,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户均分红将达到5000元以上。

泸水市境内碧罗雪山、高黎贡山两山耸立,怒江镶嵌其间,呈“V”字形峡谷地貌,96%的国土面积为25度以上的坡地、山地,并非所有村落都有像老窝村这样的“平缓坡地”,退耕还林后,还能发展哪些产业?“曾经弹弓打鸟,如今种树引鸟”,生态改善后,这里成为观鸟胜地。打造鸟塘、提供餐饮、担任鸟导,全都可以给村民带来收入。鲁掌镇三河村的村民密波四,今年又多了笔观鸟收入。“一个机位我能赚30元,客人饭钱30元,今年仅观鸟一项收入就有1万多元。”密波四说。

在更多的地方,林下草果中药材种植和养殖等成为泸水市各村庄的产业标配。泸水市通过特色产业到户,因地制宜立体化发展草果、花椒、中药材等长效主导特色种植产业121.54万亩,户均28.13亩。据统计,泸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末的5387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7248元,2020年预计增长10%左右,现行标准下可稳定实现脱贫。

扶贫合作社

发展有依托

吃一样的草,本地黄牛能长半斤,外来的西门塔尔牛却能长一斤,可泸水市称杆乡自把村村委会主任白乃牵头的合作社,却选择了先养本地黄牛。不仅如此,合作社只负责“催肥环节,3个月出栏,利润虽然低了点,但好在投入低、市场风险低。白乃说:“本地黄牛本地人会养、本地人习惯吃,养殖销售都没问题。扶贫产业才起步,关键还是要稳。”

“饲养环节,村里的留守老人或者为了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能参与,既可增收,又能学技术。等到贫困户学会了技术,咱再试着引进西门塔尔牛!”白乃说。

白乃自己有销售渠道,也不缺资金,本可以自己做,但他想带动更多贫困户。合作社投入320多万元,白乃出资270万元,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投入51.3万元。第一批养了80头,看市场行情好,白乃决定先卖31头回笼资金,纯利润将近10万元,年中才投产,年末就有望分红。

记者在泸水市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贫困村通过扶贫合作社发展产业。一方面,村里的能人这两年经过党组织的选拔、培养进入村两委;另一方面,不少村干部在村庄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为下一步村集体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建完新房,更要管出新村、育出新人。部分村庄由于建新未拆旧出现不少“一户两宅”,老宅存在较大的抗震、防火风险隐患。亚口王地二组组长阿三普主动带头拆旧。别的农户见村干部拆了老宅,不到5天,亚口王地二组的旧房全部完成了拆除。

“试建民宿、组织文艺队,村里的党员都会积极主动报名。”自把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丽权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村里的重要工作会议,会额外通知村里的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头人。到了暑期,村里会组织在校大学生到村委会帮忙。“让他们熟悉、了解村里的工作,为明年村里换届做准备。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村里干部能力得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