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故事《共同境地》来台 演员忆家乡红眼眶
「2016台北艺术节」邀请荣获2014德国年度最佳剧院的《共同境地》,将于23至25日在城市舞台登场,由以色列女导演雅叶.洛能带着7位战后二代移民,回到消失的南斯拉夫寻觅成长时的共同记忆,诉说巴尔干的美丽与哀愁。(王英豪摄)
「我们的国家南斯拉夫曾那么美,却已经不见了,我们在舞台上讲自家故事,不只是告诉大家曾经有这个地方,也让我们又像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连结在一起。 」来自德国的剧作《共同境地》(Common Ground),以欧洲难民故事为主题,明(23)日将在台北首演,演员之一德扬(Dejan)讲起家乡印象,红了眼眶。
叙利亚难民潮影响整个欧洲,2年前由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总监彦斯(Jens Hillje)发起、以色列导演雅叶.洛(Yael Ronen)带领7位在柏林定居的南斯拉夫难民第二代,以田野调查方式,重新了解1990年代巴尔干战争下的家族流亡故事,编成剧作《共同境地》,并担任剧中演员,2014年首演后造成轰动,引起讨论,曾获得2016年柏林戏剧奖。
德扬曾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贝尔格勒人,今年31岁,他的父亲是长驻于德国的外交官,他自小经常往返于贝尔格勒和柏林两地,战乱后只好归属成德国人,他在舞台上大唱红极一时的前南斯拉夫流行金曲《来见我吧!》(Kreni Prema Meni),歌词内容提到:「你说话的样子好美丽,可别轻易卖掉自己,来到我身边吧。」作为对已消失国家的呼唤。
另一名演员雅思米娜(Jasmina),她的父亲是1992年波士尼亚战争期间雪布尼查大屠杀下的受难者,当时她才4岁,「我的父亲是医生,我们家是穆斯林,当时塞尔维亚人屠杀回教族群,会从精英份子下手,我的父亲就在那堆万人冢里,找不到尸首了,也来不及找。」雅思米娜回忆,为了活下去,她的母亲带着她和三个兄弟姊妹辗转先从克罗埃西亚,再到维也纳,最后到德国定居,「妈妈是心理医生,她非常坚强地把我们带大。」
探寻父亲的根源,雅思米娜表示,「爸爸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庄,我找到那个地方时,那里的人都还记得爸爸,因为他是一名杰出的医生,而我是他的女儿,我很骄傲。」
彦斯则表示,「从四面八方到柏林居住的难民,这些战争、逃难和流亡的过程,就是一部柏林的近代史。」《共同境地》将于9月23日至25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