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境地》演绎南斯拉夫第2代离散与乡愁

战乱使得人民被迫离开家园,国家因政权改变也随之消失。当重返人事已非的故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共同境地根基舞台主角们真实的生命历程,导演雅叶洛能(Yael Ronen)带着五位前南斯拉夫人,一位德国人和一位以色列犹太人,到塞拉耶佛旅行旅程中他们回溯童年时的记忆,拜访当时历经南斯拉夫战争受害者,在大量的讨论中拼凑90年代的南斯拉夫。

他们将这段旅程经历搬上舞台,从1990年代的大事记带出演员们历经的战火记忆:前南斯拉夫外交官之子的德扬衣食无虞却因着战争,一夕间成了领取粮食的难民;身为Disco女王凡尼莎,住在塞拉耶佛,她两周未能出门,掉了一颗牙齿,全因为她的窗户狙击手射程范围;玛黛雅雅斯米娜,她们年龄相仿、长相相近,旅途中发现,原来各自的父亲曾是集中营的管理者阶下囚

亚历克斯在幼年时从塞尔维亚搬到德国,从未历经过战争的他,在旅程中回想起家人在战争中被炸死,产生了强烈的愧疚感;德国籍的尼尔斯与以色列犹太人欧莉特,在旅途中以不同的思维,来看待这场战争,尼尔斯总带着「德国角度」理性而抽离的看待旅程所历经的一切,欧莉特则带着犹太人的性格看世界,也替《共同境地》增添博君一笑的元素,让整出戏在眼泪和幽默笑声中,将演员们所背负的过去轻轻放下,走出历史刻画身上伤痕

母语德文剧院总监彦斯‧希杰在现场特地英文回应,这​也​正可以表示着这出戏想要传达的意念,他们尝试跟不一样的族群、不一样背景的人们沟通,让彼此学会倾听,会后他也表示《共同境地》这个演出是一个让习惯理性看待剧场演出的德国人很震撼的表演,在这么复杂的状况下,如何让个人故事找到共同的叙事方式,他们透过剧场来跟现实找到一个共同点

在《共同境地》中,导演雅叶.洛能想探讨的并非战争的罪与罚,而是人们加诸于自身内心的罪恶感,跟着他们的故事,带领观众进入一趟治疗伤痛之旅,让人们正视凝滞于时间轴的历史记忆,抚平战争所带来的内心创伤。

以色列籍导演雅叶・洛能出身於戏剧世家,为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御用导演之一,她专注于剧场内探索种族议题、压迫历史与文化歧视等议题,与许多纪录剧场的导演相似的是,她采集个人的真实故事,每部作品皆与不同的演员合作,自演员身上的故事一同发展文本,如讲述纳粹大屠杀的故事《第三代》、《共同境地》皆是以这样的手法进行,在表现形式上,结合黑色幽默、悲喜交织、大开政治不正确玩笑的非理性手法,让她在德国大受欢迎,上一秒仍落在悲伤的情绪中,下一秒便破涕而笑。她曾说:「幽默是我的语言,它能打开心房,又能免于矫揉造作。」

《共同境地》在北京与上海演出时,诸多好评,评论家李静:「以往我们看的德国演出往往有特别强烈的非理性化表达,非常诗化、宣泄式的表达比较多,而这部戏却多了一些旁观视角和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幽默元素。」

制作单位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自2013新任总监土耳其裔薛敏.朗侯夫和彦斯希列出任剧院艺术总监后,积极推动一系列相关移民、种族等主题的作品,以「后移民剧院」为特色,自工作人员到演员多为移民及其第二代,在德国剧场界相当受到瞩目,曾获2014德国年度最佳剧院、2016柏林戏剧奖得主

《共同境地》

2016/09/23 (五) 19:30

2016/09/24 (六) 19:30

2016/09/25 (日) 14:30

场地:城市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