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铭盼整合客家文化区域 推动客家经济文化发展

立委林思铭认为客家文化可以用「客家文化廊带」的概念来推动,建议设立客家义民文化园区。(罗浚滨摄)

客家聚落的产业发展,一向不利青年返乡就业,立委林思铭指出,过去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以科技廊带的概念来推动,也成功串连桃竹苗的产业发展,他认为客家文化同样可以用『客家文化廊带』的概念来推动,透过客家文化区域廊带的整合,带动客家经济文化发展,为愿意返乡的新竹青年营造有利的条件。

林思铭受邀参加公视客家台村民大会节目、探讨青年返乡议题时,率先提出「透过客家文化区域廊带的整合,推动客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政见。

林思铭表示,有不少新竹在地青年北漂或南漂工作,他鼓励新竹外地青年回乡发展,但想要青年返乡,产业就需要全面性的发展。除了竹科,他认为新竹县的文化观光、精致农业也有很大的前景,尤其侯友宜总统参选人提出百亿客家文化发展基金,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来源。

如何落实百亿客家文化发展基金带动全台客庄发展呢?林思铭规画先从县级区域的文化廊带再到客家文化区域廊带的整合。从竹县的文化区域廊带来说,新竹县有很多精致的客家文化元素与观光资源,非常适合发展文创产业与深度旅游开发,像是峨眉、北埔有优质茶叶种植,搭配过去电视剧茶金带起的台湾近代茶叶发展史、关西有仙草文化、新埔的柿饼文化、竹东有全台最大的客家市场。

林思铭认为,竹县有充沛的客庄产业资源,欠缺的只是整合行销,建议可以经由两个轴线来整合,第一个是设立客家义民文化园区,透过宣扬义民爷忠义精神成为一个主轴,第二个是打造浪漫台三线博物馆及设立农特产品产销中心成为另外一个轴线,透过这些景点、产业的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客家经济文化发展没有问题的。

林思铭强调,桃竹苗地区是全台客家乡亲主要的聚集地,过去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以科技廊带的概念来推动,串连桃竹苗的产业发展,因此客家文化同样可以用『客家文化廊带』的概念来推动,只要县市首长有共识,问题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