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自二○二三年由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之后,成为大陆近来发展的热门显学。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近日在大陆官媒「经济日报」上撰文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要根据各地现有产业基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宜发展新产业则发展新产业,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林毅夫在文中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已涌现新能源汽车、人工智慧、机器人、无人机、基因工程等一批新兴产业,同时,已有量子通讯、核聚变等一些在几年后可产业化的未来产业。不仅如此,随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挺进,将来还有现在未能预见的新兴产业出现。

林毅夫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本质是技术变革带来的生产力水准质的提高,并经由制造业生态的完善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各地在发展作为新质生产力载体的产业时,最重要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各地现有产业的基础、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条件,以比较优势来布局,透过有效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做大做强做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针对战略型产业,林毅夫认为,其特征是研发周期特别长,需要十年甚至廿年,由于研发周期长需要大量的金融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发达国家资本长期积累,资本在要素禀赋中相对丰富,在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产业和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大陆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这类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为避免被「卡脖子」,需自己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