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力劝杨森保护重庆,杨森却狂妄道:先拿三千根金条来再说

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兵临重庆。驻守重庆的各国民党将领纷纷致电二野司令部,表示要起义。

刘伯承对他们一一作了回复,并表示欢迎。

国民党二十军军长杨森抓住机会,也表示要起义。

结果刘伯承理都没理,只吩咐传令兵道:“告诉他,有多少枪缴多少枪,别的不谈。”

刘伯承为何唯独对杨森的示好视而不见?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

左右逢迎的杨森

清政府被推翻后,全国割据势力纷纷崛起,国内也进入了各地方军队混战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实力最强的,是北方的皖系、奉系以及直系三大军队。

在几年间,这三支军队不是针锋相对,就是联合这个打那个,“大元帅”的位置也是换来换去。

相较于这三路军队之间的纠葛来说,其他南方军队之间的战斗就仿佛是小打小闹了。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要按照打架次数来算,这三路军队还真不是最多的,要说最多的应该是川系军队。

在混战期间,大家不约而同地遵守一个条约,那就是“一家人不打一家人,本省人永远统一战线”。

但这个条约可不适用于川军,他们不光喜欢打外地人,就连自家人都打。

最有名的川军头领刘湘和刘文辉就出自一家,刘文辉是刘湘的叔叔,原本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应该一致对外,可谁曾想他俩打得最凶。

在刘文辉四十岁那年,他被自己的亲侄子逐出了成都,之后便潦倒半生。可见川军打起架来是一点都不念旧情。

其他地方的军队是为了扩大地盘,守卫自己的领土而打。而川军则是谁想当“老大”,谁就能打。

从1912年的“省门之乱”,到1935年红军入川,川军内部进行的战争便高达四百次,主政四川的人也换了一波又一波。

在这些军队巨头中,最有声望的要数杨森和刘湘了。两人占领的地盘不相上下,双方军队的实力也势均力敌。

老蒋多次想收编川军,奈何其内部复杂,军队繁多,而无从下手。

后来刘湘拉拢黔军,将杨森赶出四川后,四川便成了刘湘一家独大的局面。

老蒋趁机向刘湘示好,并以高官厚禄引诱他,企图将他收编。但像刘湘这种连亲叔叔都不愿放过的狂傲之人,又怎么会甘心被老蒋差遣呢?

毕竟给人当小弟,可没有自己做“山大王”强。

就在刘湘悠哉地做着“统一全川”的美梦时,杨森又重整旗鼓,率领旧部杀了回来。

刘湘被打得节节败退,不得已与杨森求和,两人在武汉签订了“丙寅”公约,杨森再次拿回了自己的地盘。

两人的互动一直被老蒋看在眼中。得知杨森回到四川,并已经牵制住刘湘后,老蒋便立即联系杨森,想拉拢他。

杨森的野心虽然与刘湘不相上下,但他可就比刘湘会看眼色多了。他比刘湘少了一分狂妄自大,多了一分见风使舵。

如今国民政府的势头正盛,而北洋军队开始处于下风,杨森明白,只有投靠国民政府才有出路。

于是他当即接受了国民党授予他的第二十军军长的职务,开始响应北伐战争。

但即便如此,杨森暗中依旧与吴佩孚有联系。每次国民革命军一有行动,他便偷偷向吴佩孚通风报信,在他眼中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种左右摇摆的性子,不仅讨不到好,反而还会两边都得罪。

与朱老总相识

老蒋也不傻,他知道杨森的本性,为了防止他再次倒戈,反咬一口,老蒋决定派个人去看住他。

老蒋知道,必须得派个可靠的,会做政治工作的人过去。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我党一直负责政治工作,老蒋便将目光投向了我党。

经过一番思考后,他认为最合适的人就是朱老总。

于是,朱老总被任命为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前往万县与杨森会合了。

朱老总在护国战争中就已经名震全国,杨森也早已对这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慕名许久。

如今见他做了自己的部下,杨森既高兴又得意。

事实上,在朱老总刚来万县的时候,杨森对他尊敬有加,事事都会寻求朱老总的意见。

朱老总也总是以礼相待,倾心相交。两人在相识后,也确实有过一段和谐的日子。

有一次,杨森派人到云阳拿取货物。士兵们拿到货物后,便打算换乘英国轮船返回万县。

结果英国轮船发现前方的船上是我国士兵后,突然发起挑衅,向前撞击。最后不仅所有货物都倾覆江中,还导致多名国军官溺水而亡。

这其中就有杨森最宠信的爱将夏云奇。杨森听闻噩耗后非常愤怒,但他又不敢轻易动英国人,于是他便找来朱老总商量对策。

朱老总得知后,当即表示应该采取强硬态度,这样不仅能加强杨森在百姓与军中的威望,还能给英国人以震慑。

杨森仔细思考后,也同意了朱老总的提议。之后他便与英国轮船交涉,要求他们道歉。

结果英国轮船不但没有回应,反而大摇大摆地在万县河岸停靠。

在朱老总的建议下,杨森立即派人将这艘轮船扣押了下来,并处决了船上的涉事人员。

英方听到这个消息后怒不可遏,他们当即派兵过来,并不断制造骚动,英国士兵还开枪打死了两名川军士兵。

杨森本不欲与英国开战,结果英方却叫嚣着,交出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否则英舰将炮击万县。

当时杨森本可以将朱老总交出去,但当时朱老总是他非常看重的人。

为了保护朱老总,杨森当即对川军舰队下令,让他们立即向英舰开炮。

这场战斗中,川军因武器落后而伤亡四百余人,但杨森始终没有叫停,可见他对朱老总的重视。

直到第二天凌晨,川军再次调来重炮反击,英舰被两弹打中,这才灰溜溜地南逃而去。

杨森的极力维护,让朱老总深受触动,两人的感情也一日深于一日。

但说到底,杨森骨子里还是一个恶比善要多的人,朱老总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点。

刘伯承的愤怒

1928年,刘伯承奉命到顺庆泸州起义,与他一起同行的还有他的挚友杨闇公。

这是我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由于战斗经验不足,起义部队很快就遭到了刘湘部队的打压。

紧要关头,刘伯承立即致电杨森,想请他派兵救援。当时朱老总也在身边,他建议杨森立即派兵过去。

若是搁在以前,杨森一定会好好听取朱老总的意见,但这次他却犹豫了。

杨森身上有着所有地方军队的共性,那就是对自己地盘上的敌人绝不留情,但对援助其他部队的积极性却不高。

毕竟他们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利益,谁会愿意消耗兵力去帮助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但心里是这么想的,杨森却不能说得太直白。他当着朱老总的面,满口答应了刘伯承,一定会派兵救他。

结果就在刘伯承苦苦支撑,等待援军时,杨森却放了他的鸽子。

起义运动也就此失败,刘伯承九死一生逃回了武汉,而杨闇公却不幸被敌人俘虏,最后壮烈牺牲了。

朱老总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质问杨森为何出尔反尔。杨森知道朱老总不会再原谅自己,于是找个由头将他送回了武汉。

也是通过这件事,让朱老总与刘伯承认识到,杨森这个人多么善变,多么虚伪。

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杨森便开始跟随国民党针对我军。

为了向老蒋示好,在我军准备强渡大渡河时,杨森主动请缨,表示要在我军渡河时痛击我军。

但红军战士们的毅力是顽强的,抵抗敌人的决心也是坚定的。见到所有战士奋不顾身地冲过来,杨森直接被吓破胆,带着手下落荒而逃了。

杨森有预感,红军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要走得更远。于是他马上写信给朱老总,让他“留些情面”。

但朱老总已经不抱期待,直言他若是再拦截我军,那两军就必然兵戎相见。

于是杨森只好放松兵力,将红军放走了。为了给老蒋交差,他又在红军后面放了两声空枪蒙混过关。

1949年,解放军划破长江,兵临重庆。老蒋一边安排杨森固守重庆,又一边吩咐毛人凤“解决掉”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的我党人员。

此时重庆已经没有多余兵力,杨森一边等着胡宗南的援兵,一边在重庆埋好了大量炸药,准备最后一搏。

消息传到二野,刘伯承立即联系杨森,再三请求他不要炸毁城市,并希望他能解救我党被关押的人员。

杨森见优势在他,于是大言不惭地谈起条件来:“让刘伯承拿三千根金条来再说。”

刘帅无奈,为了稳住他,还是筹集了五千银元给他送去。

杨森见钱眼开,他虽然放慢了炸毁行动,但却没管我党被关押的人员。

就这样,大量革命工作者不幸牺牲。

我军听闻这个消息后心如死灰,当即加紧了攻势,没过几天,重庆便有破城的迹象。

杨森见状连忙给胡宗南发去消息,催他赶紧派兵过来,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信。

无奈之下,杨森只好联系刘伯承,表示自己要起义。

但此时刘伯承已经对他彻底失望,他只回复了一句:“有多少枪就交上来,其他的免谈。”

最终,在我军的猛攻下,重庆被成功解放。杨森也灰溜溜地逃往了宝岛。

其实杨森有很多机会可以弃暗投明,但他却因为自己的私心,最终一步步走向绝境。

这样摇摆不定、虚伪善变的人,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