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安:软指标内部碳定价减量关键

台湾碳资产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德安。(主办单位提供)

台湾碳资产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德安25日参加「大台中净零新经济高峰论坛」指出,这2年国际碳税、碳费的改变非常激进,供应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许多厂商做完温室气体碳盘查后,却忽略软指标「内部碳定价」,把外部可能课征的成本先转嫁到内部成本上,这才能驱动公司产线减量,增加竞争力。

刘德安表示,欧盟在2005年成立全球第一个碳排放市场,国内厂商准备不足,导致在如何规画减量减排或路径上产生很大问题,很多公司或中小企业常问,「要如何规画净零路径策略?」

例如做完温室气体碳盘查后,接下来减量策略硬指标要如何做?硬指标就是买绿电、节能投资等,但大家往往忽略软指标「内部碳定价」,这才是重要关键。

所谓「内部碳定价」的核心价值,就是预期未来可能课征碳费、碳税前提下,把可能课征的机会成本先转嫁到内部成本上,如此一来,公司提出内部产线减量等相关措施,才能有助于产品竞争力,否则不知奖励何在?

刘德安解释,碳盘查的三大范畴 ,范畴一「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畴二「间接能源排放」、范畴三「其他间接排放」。目前国际倡议一直不断在改变,科学减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在7月份可能会同意范畴三透过碳权来体检。

在早期,台湾碳交易所成立后,碳权议题在海外,在国内市场无法有很好的运作机会,假设SBTi正式发行碳权抵减范畴三碳排,对于厂商未来减碳的成本会有很大变化。

他表示,因要考虑厂商转型成本的有效性及成本可负担,在国际趋势下,这样的改变才有可能加速净零,包含厂商之间对于净零、永续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减量政策前提下,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减量,这才是因应未来供应链或全球减碳要求下的最大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