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减碳才是关键!碳费长期费率保留弹性、优惠费率维持定值
▲ 台湾已正式迈入碳定价时代。(图/记者许敏溶摄)
● 林柏维/水泥业永续策略研究员
随着台湾即将进入「碳有价」的时代,许多企业对碳费政策带来的压力感到焦虑。根据第五次碳费审议委员会的决议,碳费费率将设定在每吨300至500元,并可能在2030年提高到1,200至1,800元,对高碳排放的企业而言,这将带来庞大的成本负担。
台湾碳费优先向「碳排大户」征收,可是这些企业早早推行减碳工作,减碳级数已经达到「拧毛巾」程度。在全世界尚未有革命性技术突破之前,任何进一步的减碳都会变得更加昂贵和困难,如果不考虑这一现实因素,贸然征收高额碳费,将会造成企业的生存危机。
业者的困境:活着减碳才是关键
对于碳费该如何订定,先前有大型石化集团的业者指出,企业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减碳,若碳费持续攀升至每吨千元以上,对许多企业而言,「活着减碳」将成为一大挑战。
▲ 台湾许多产业都是出口导向。(图/港务公司)
台湾是高度贸易依赖国家,许多产业都是出口导向。这意味着,台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若征收较低的碳费,将对台湾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除了碳定价将剧烈影响经营环境,台湾产业还面临能源转型的风险。目前台湾80%发电量依赖火力发电,导致整体电力排放系数居高不下,即使政府推动「增气减煤」,天然气的碳排放量仍然无法显著降低,这意味着企业除了支付高额碳费外,还要承担台湾能源政策未来的不确定性。
所以碳费委员会与政府制定的配套措施,更有必要建构缓冲措施,避免台湾企业被迫采用比邻国更苛刻的条件,导致竞争力快速流失。
▲ 台湾企业若被迫采用比邻国更苛刻的碳税条件,将导致竞争力快速流失。(图/视觉中国CFP)
以邻近国家的案例而言,日本的碳税目前仅为新台币63元,而南韩更针对高碳泄漏风险产业提供100%免费配额,其他非高碳泄漏风险产业则有90%的免费配额,实际负担非常低。这导致台湾企业担心,在碳费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可能被迫将生产线转移到碳费较低的国家,甚至可能倒闭。
为了避免碳费造成企业倒闭或发生碳泄漏现象,台湾有必要审慎考量优惠费率的设计,优惠费率不宜跟随一般费率同步规划,才能为企业转型缓冲工作建立安全阀。前面提到日韩低廉的碳定价政策,就是为了保护他们本国产业安全,以免转型冲击过大导致经济动荡。
新加坡、英国的碳税征收也秉持相同原则,在实务运作中,英、星两国政府会和业者个别会商,透过业者提出自主减碳目标,搭配政府的严格审核,政府可以提供产业界较宽松的碳定价减免。产业界指出,新加坡碳税虽然一般费率调升幅度高,但是因为有优惠费率方案,「结果许多业者甚至都没有被收到碳费。」
▲ 碳定价旨在健康的景气循环中,渐进稳重地实现转型工作。(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让产业活着,减碳才有实质意义。大萧条能够最大幅度降低现代经济体系的碳排放,可是碳定价绝非为了制造经济萧条,而是希望在健康的景气循环中,渐进稳重地实现转型工作。欲达此目标,产业界莫不希望政府与碳费委员会能倾听业界的声音。
不确定性加剧焦虑 碳费政策仍待明朗化
尽管一般费率已经确定,但企业对于优惠费率的申请程序与最终费率的不确定性仍感到迷茫。虽然政府提供两种优惠费率方案,包含以科学基础目标倡议(SBTi)为标准的优惠,但其门槛过高,仅有少数企业能够达成。对产业界而言,提出自主减量计划后,仍需等待政府至少3个月的审核,才能知道使用哪种费率,种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对未来经营环境的焦虑。
产业界也明白,碳费政策要给予优惠费率,需要严谨的审核流程以防「漂绿」。既然如此,业界越来越多声音呼吁,政府应该在制度面给予业者充足信心:
建议一、长期费率保留弹性,不同步规划
▲ 碳费影响在国内尚缺乏实证数据,未来可根据实际数据做滚动式调整。(图/业者提供)
不同步规划的好处,是弥补目前模拟推估的碳费征收情境之不足。既有的冲击影响评估皆来自模拟,碳费影响在国内尚缺乏实证数据,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边境机制细节也尚未明朗。未来根据实际数据做滚动式调整,有益于保护我国经济。
全球经济局势日益复杂,费率审议有多面向因素需综合考量,建议后续年度费率应俟未来执行情形逐年审议是否需调整。政府宜先制定调整规则,让费率调整之关键因子明确化,以此驱使产业达成净零愿景。
建议二、优惠费率一段时间内维持定值,降低经济冲击
为最大程度降低经济动荡风险,建议优惠费率维持定值,考量主要贸易竞争对手国之实质碳费费率,订定优惠费率A-50元、优惠费率B-100 元,且不应明订废止年限,以极大化自主减量诱因。
▲ 目前政府所做的冲击影响评估只有针对总体经济和产业。(图/总统府提供)
维持定值的关注好处是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完成自主减量计划的诱因、确保台湾产业能够与竞争对手国处于公平的条件。由于目前政府所做的冲击影响评估只有针对总体经济和产业,个别企业体质与遭遇环境有别,经营不确定性太大。
假使未来某天,碳费审议委员会要调整优惠费率,仍必须先考量企业的承受能力,若影响过大则应同时订定碳费政策以外的配套措施,确保厂商可「活着减碳」,以达政策初衷。
在碳费政策的推动过程中,政府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台湾与邻国的竞争环境。保持优惠费率的稳定性,不仅能让企业有足够的预期进行长期规划,还能避免因政策过度波动,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只有稳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企业顺利完成绿色转型,在全球排碳有价时代继续生存。
▲ 稳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企业顺利完成绿色转型。(图/pixabay)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