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费不是有收就好 台湾碳费费率10大Q&A一次看
▲ 政府目前已召开4次碳费审议委员会,探讨碳费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图/记者许敏溶摄)
● 陈志豪/顾问公司ESG专员
未来的世界,必定是拥有更高运算能力、掌握更清洁能源的国家占据最多竞争优势。在台湾股市市值登顶世界前十大之际,政府也已经召开第 4 次碳费审议委员会,探讨碳费对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
净零碳排已经是所有人都不能忽略的大趋势了,对于这项 AI 时代最重要的供应链课题,今天就来看看台湾的「碳费」政策的 10 大 Q&A 有哪些内容吧!
Q1. 最近环团和产业在吵的碳费是什么?政府为什么要课征碳费?
「碳费」属于碳定价政策的一种,而所谓碳定价政策,就是政府为了因应气候变迁,将原本缺乏管制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内部化所推行的政策。常见的碳定价政策有「碳排放交易」、「碳税费」两大类。
「碳排放交易」和「碳税费」实行上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主要目的都是借由赋予碳排价格,让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碳排放。碳定价政策的影响起初只发生在各国国内,不过欧盟为了避免外国气候法规标准太低,影响自身产业竞争力、损害全球净零排放的推动成果,在 2023 年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要求贸易进口商必须遵循欧盟法规进行碳盘查并缴纳碳边境税,因而带动了世界各国制定碳定价政策的风潮。
Q2. 为什么我要关心碳费?课征碳费对台湾的影响是什么?
台湾在 2023 年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之后,环境部便开始制定碳费征收办法与相关配套。根据环境部公布的草案,年碳排放量 2.5 万吨以上的企业都需要缴纳碳税。
首波被课征碳费的企业约有 500 厂(场),约占全国总碳排的 54%,主要是石化业、钢铁业、水泥业、半导体和液晶显示器业。由于这些企业都是牵动产业上下游的大型制造业,不论是被课征碳费或是为了减碳而进行投资,都会增加相应的制造成本,进而冲击物价、房价,形成所谓的「绿色通膨」。甚至企业可能为了应对碳负担,导致生产线外移与工作机会流失,这些都是课征碳费可能产生的影响。
Q3. 碳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根据环境部《碳费收费办法》草案,碳费计算公式为:
碳费=(排碳量−K)*CL *P
其中,企业依照其排碳强度、贸易暴露程度,又被分为「高碳泄漏风险之事业」与「非高碳泄漏风险之事业」,若属「非高碳泄漏风险的产业」,则可适用 2.5 万吨免征额的 K 值;属「高碳泄漏风险的产业」,则适用高碳泄漏风险系数值(CL值)。
Q4. 什么是「碳泄漏」?
当一个国家实施严格碳定价政策时,企业为了避免碳费对营运造成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将产能移到碳负担较小的国家,或是减少国内产能,直接从外国进口含碳量较高的替代产品,进而造成「碳泄漏」的情况,降低原本国家推动减碳的效果。
Q5. 为什么要给予高碳泄漏风险产业特别的优惠?
在推动净零碳排的过程中,有一些产业的生产过程难以减碳,但是又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如果直接施加碳定价的话,产业很可能就会外移或者被外国对手取代。对于这种「高碳泄漏风险」的产业,国际上通常会给予程度不一的免征优惠,台湾也是依照这个原则制定「碳泄漏风险系数」(CL 值),给予指定产业减碳优惠。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Q6. CL 值为何设定为 0.2?
CL 初始值设定为 0.2 ,是国内净零碳排政策时程对照欧盟免费配额退场比例,以更严格的标准订出的数值。环境部预计会在 2028 年欧盟免费配额大幅下降时,启动调整 CL 值之评估。台湾减碳时程规划「先缓后急」,参考欧盟做法,初期先推行碳费政策让社会各界适应,中、长期则逐步导入「总量管制与交易」以及台版 CBAM 等净零碳排政策,同时渐进式取消初期给予企业的缓冲措施,以达实质减碳之目的。
Q7. 碳费费率订定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国家推动碳费政策,需要考虑到国内外的种种因素,而且根据经济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减碳目标也有所不同,而且可能不只有一项目标。如何兼顾环境永续与产业发展?如何符合国际标准又保护本国利益?如何帮助企业又不因此牺牲劳工或环境?因为有许多考量,所以碳费审议耗费了相当多时间在凝聚共识。
人们通常以为政策是官员或民代决定的,但是《气候变迁因应法》规定,费率经由审议会讨论后,送环境部核定公告。「碳费费率审议委员会」有产官学界与民间团体代表共计 21 名委员,代表各种多元的声音。虽然有时会意见分歧,但是不同观点激荡也有助于审议会考量更加周全。
Q8. 「自主减量计划」是什么?
环境部公布的三项碳费子法草案,其中之一就是《自主减量计划管理办法》。为了鼓励企业多多减碳,政府除了设定一般碳费费率,也提供优惠费率。想适用优惠费率,就必须依循政府的减碳方针推动「自主减量计划」,内容包含每年减碳措施、2023年目标年的实际减碳量等。
Q9. 为什么政府审核企业自主减量计划时,审核减碳措施比实际减碳量合理?
排碳量与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景气好的时候,企业因为产量提高而增加碳排放,景气不好时则会减少。即使企业已经更换低碳设备,如果产能大幅提高,仍然有可能产生较高的碳费量。
Q10. 碳费征收之后的用途有哪些?
根据《气候变迁因应法》第 33 条,政府征收到碳费后,主要用于辅导、补助、奖励温室气体减量工作,并研究及开发温室气体减量技术,也会用来降低社会上不同受影响对象面对的冲击,以协助低碳转型的适应。
看完这次的碳费政策 10 大 Q&A,应该就能理解碳费不是有收就好,更不是越贵越好。政策需要考虑许多面向与配套细节,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因应气候变迁,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