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防疫专家:国际包裹存在新冠病毒污染风险

北京一处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快递包裹进行消毒。(摘自新华社)

在北京之前传出首例Omicron本土病例后,境外包裹、物品是否是病毒传递的一条路径,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国际快递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气温低更有利于病毒存活,可能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

香港01报导,《第一财经》称,对于国际快递有传递新冠病毒风险等问题,张流波称,若污染量比较高,伴有唾液、痰液等有机物,再加上外环境气温低,特别是北半球目前正是寒冬季节,储运过程、飞机货仓的温度低,更加有利于病毒存活,因此病毒有可能存活7天甚至更长时间。

报导称,新冠病毒可透过飞沫、空气或接触传播,其中接触又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前者是人与新冠感染者接触后受感染,后者为新冠感染者污染环境或物品,有人接触受污染物品后被感染。

张流波指出,目前大陆对境外物品的防控,主要是针对间接接触式的传播。当进口物品运抵大陆,在每个停货点都需要消毒,包括开箱后消毒外包装,放入冷库时消毒中包装,运到商场时消毒小包装。

谈及为何大陆已加大进口物品的消毒,仍然有物品检测阳性的问题,张流波坦言主要为消毒是否到位,以及接触者个人防护是否到位的问题。

他解释,冷冻食品的消毒产品和技术都可以做到低温情况下的消毒以及无害处理,但部分地方没有选择低温消毒的产品,而部分地方消毒时个人没有做好防护,因此被感染。

此外,大陆曾出现多次水果表面核酸检查阳性,但至今尚未培养出活病毒。张流波解释,由于水果的国际运输不需冷冻环境,且时间较长,即便污染水果表面,但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活病毒检出率仍然很低,没有冷冻食品的风险高,「不是所有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物品,都有具有传染性。只有物品上面的病毒具有活性,人接触时才能有可能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