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好发新型传染病 低纬度成关键

SARS以及新型冠状病毒,都被认为可能起源于蝙蝠。(本报系资料照片)

(设计划面)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MERS(中东呼吸症候群冠状病毒感染症)H1N1甲型流感、新冠肺炎。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些新发传染病接连爆发,极大威胁了人类健康。大陆多次受到疫情冲击,可谓新发传染病暴发的热点地区。

「新发传染病多发生在北纬30度以南接近赤道的地区,大陆是高发区,一些新发传染病发生区域扩展到北纬60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拥有近40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牛俊奇,近日在《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解释说:「新发传染病包括多种情况,有的是新发物种或菌株感染人类,比如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有的是过去影响范围不大,但由于生态环境变化,造成广泛传染,比如莱姆病。

传染病宜在源头控制

权威期刊《自然》曾总结出1940年至2000年间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人畜共患病占新发传染病的60%,而人畜共患病中71.8%来自野生动物。

「人畜共患病难以预测。」牛俊奇分析说,SARS、MERS、兹卡病毒感染等新发传染病都是人畜共患病,而大陆、印巴次大陆是人畜共患病高发地区,原因既在于低纬度,也因这些区域「阔叶常绿植物覆盖广泛、哺乳类野生动物的多态性最为丰富」,人类活动十分活跃。

尽管大陆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占经常性的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年上升,然而对比欧美国家对新发传染病的预防预测上的花费,总体来说,包括大陆在内的新发传染病高发区对疾病防治投入及资源配备仍然不足。

牛俊奇认为,预防新发传染病暴发也要讲求「最经济、最有效」,为此需要紧盯三个目标:目标动物研究、溢出事件「人类哨兵」监测,以及一般人群监测。「假如我们发现并控制了原始宿主感染的病毒,这种投入最经济。」他呼吁学界加强病毒学研究,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病原学研究。「新发传染病最好是在源头控制」。

社会对疫苗认识待加强

牛俊奇还认为,预防和减轻疫情爆发应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提高病原体发现和检测能力,二是加强疫苗和药物研发。尤其是后者,将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过去也曾表示,应继续加强长期监测,抢在病毒的前面找出「风险点」,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提供资讯。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26日在一场记者会上说,目前大陆疫苗研制是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均有国际合作。大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同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大陆军队研发的新冠疫苗已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开发一种药物或疫苗有行业内『黄金标准』,平均花费11.9年,投入资金8亿美元。」近年来参与多项药物和疫苗临床评估的牛俊奇说,综合来看,新药和疫苗研发成功率仅有10%至40%。他还注意到大陆流感疫苗接种率仍非常低,这说明「社会对疫苗的认识不足」。

展望未来,牛俊奇坦言,人类对于每一场新发传染病难言「准备好了」,但应汲取教训,因为传染病大流行间接促进社会进步。仅在医学层面,身为「抗非典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他有发言权。

一方面,曾在「非典」时期被感染、亲身经历血浆疗法的他注意到,如今采集的血浆既能检测出抗体滴度,还能提纯浓缩;另一方面,他说,基于「非典」经验,呼吸机(叶克膜)在大陆医疗机构得以普及,而这或许是新冠肺炎疫情大陆病亡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小灵通 低纬度区

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由于低纬度与其他纬度相比,不仅位置特殊,所反应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是很特殊的。例如,气候炎热,天气变化剧烈,生物高大茂盛等,是大量生物资源广布而非常活跃的地区等。(李锌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