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突变 L亚型传染力更强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3日发表论文中,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证实,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突变,演化出2个亚型,感染力有差异。
根据澎湃新闻报导,陆剑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崔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3日发表最新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 2)。
论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目前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从比例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
▲各国都在进行新冠病毒研发。(图/路透)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不同。两个亚型的区别在于病毒RNA基因组的第28144位点,L亚型是T碱基(对应亮氨酸,Leu),S亚型是C碱基(对应丝氨酸,Ser)。
而S型新冠病毒与蝙蝠来源的冠状病毒在进化树上更接近,因此得出S型相对更古老的结论。L亚型在武汉爆发的早期阶段更为普遍,而L亚型的发生频率在2020年1月初后有所下降。
作者认为,人为干预可能对L亚型施加了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如果没有这些干预,L亚型可能更具侵略性和扩散得更快速。另一方面,由于选择压力相对较弱,在进化上较老且攻击性较小的S型可能在相对频率上有所增加。
这些发现代表,目前急需结合基因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2019年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症状图表记录,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研究。而在这103个样本显示,大部分患者只感染了L亚型或S亚型中的一个。
但其中一位近期有过武汉旅行史的美国患者分离出的病毒株,显示其可能同时感染了L型和S型新冠病毒。不过,作者表示目前还无法排除新突变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