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两会提出研究细胞培养肉 保障未来肉品供应
(图片取自Pexels)
人造肉近期受到广泛关注。大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于全国两会上建议,要进行细胞培养肉的相关研究,这对于打破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大陆未来肉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孙宝国表示,传统肉类生产方式是以消耗大量粮食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的。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和中等收入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球肉品需求正快速增加,传统肉类生产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需求,人类亟需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新型肉类生产方式,以满足未来人类的肉品供应。
人造肉主要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目前,细胞培养肉已成为国际肉类食品研究的热点,得到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最有可能解决未来肉品供应问题的新型肉类生产方式,主要透过动物肌肉干细胞的体外大规模、低成本组织培养实现。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对细胞培养肉产业已经开始谋画布局。近年来,欧洲和美国明显加快了细胞培养肉的市场化进程。如2018年1月起实施的欧洲新食品法规明确将细胞培养肉列为新型食品;去年3月,美国农业部(USDA)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已经建立了一个针对细胞培养肉的监管框架。
孙宝国说,大陆细胞培养肉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欧美国家相比,大陆对食品营养风味的需求更具多样性,不仅要开发与欧美国家相似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创新,因此,进行细胞培养肉相关的研究对打破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大陆未来肉品供应、占领人造肉生产技术至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大陆首先要加大细胞培养肉的研发投入,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其次,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此外,还要开展公众科普,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细胞培养肉,建议对细胞培养肉的标签标识进行科学调研和论证,制定出既能客观描述细胞培肉本质,又能与传统肉品有明显区隔,同时又有良好公众接受度的标签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