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医师应该如何培养?

临床和科研并不冲突,应该认识到,临床科研能力的强化有助于构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展示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健康的承诺,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心。

撰文 |不器

“研究型”医院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热词了。新医改以后,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及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很多大型公立医院都以“建设成为研究型医院”为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STEAM榜单的发布,以及公立医院“国考”的考核指标的设立,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临床科研不仅能够推动医学知识的创新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还能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指导,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过去,我们总提及“研究型医院”,要想实现,需要人才的支撑,需要打造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甚至我们可以称之为“研究型医师”(具备开展临床服务的精湛临床技能,同时具备优秀的科学思维和职业敏感性,能以医学科学规律发现、总结、提炼问题,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随时以研究者姿态投入临床实践)[1]。那么,应该如何打造这一群体呢?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首先,我们应当梳理清楚,为什么提升临床科研能力,仅仅是为了排名好看,“国考”成绩优秀?当然不是。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内涵:

第一,可以推动医学知识创新。临床科研是医学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医学工作者能够发现新的疾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从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第二,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科研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医疗错误和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这更符合价值医疗的要求。

第三,可以培养更全面的医学人才。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还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可以促进医疗体系改革。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够促进医疗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当然,在此过程中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例如临床医生常常抱怨的“时间不够用”“管病人还管不及呢,哪有时间科研呢?”。如果忽视这些问题,一味地推进医生提升科研能力,那就是建空中楼阁,根基不稳。我们需要正视医生遇到的难题,提出四个疑问。

如何平衡科研与临床工作时间?临床医生面临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负担,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这成为制约临床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如何解决科研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科研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科研团队或个人手中,导致大部分临床医生缺乏必要的科研支持和培训。

如何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困难?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医疗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如审批流程复杂、资金支持不足、合作机制不健全等。

如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重视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导致科研活动与临床需求脱节。

先提出问题,设计路径再解决问题。对于管理机制和制度也应如此。为此,我们建议:

应该优化科研与临床工作的整合。通过建立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如设立临床研究部门、提供科研时间保障等措施,鼓励临床医生参与科研活动。

要均衡科研资源分配。合理配置科研资源,确保每位有科研需求的临床医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培训,提高整体的科研能力。

简化科研成果转化流程。简化科研成果的审批和转化流程,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以科研成果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临床医生开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

临床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挑战,我们需要从制度、资源、评价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临床医生的科研潜力,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临床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医学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对于医院管理者,应该从观念上调整,强调临床科研能力对于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认识到,临床科研能力的强化有助于构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展示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健康的承诺,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心。同时,这也为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激发他们投身于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热情。因此,强调临床科研能力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感谢《研究型医师理念下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提升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思考》提供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陶莹,张圣海,孙夷,等.某研究型专科医院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人才,2021,24(1):90-94.

[2] 马洪瑶,汤晓红,张向荣,等.研究型医师理念下青年医师科研能力提升需求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1):149-15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作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