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企四处砸钱 却仍遭嫌
中国对外投资金额惊人,但其负面形象也因投资项目的增多而增加。图中石化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合资建炼油厂协议照。(图取自新华社)
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近年增长强劲,对外的基础建设项目多达156个。随着经济发展,世界的经济变化,对外投资变成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但中国的形象却未因为对外投资的增加而转好;相反地,中国的形象却因为这些项目而受破坏。大陆学者表示,因为中央政府在外做投资前,并没有对当地的法律、制度、文化做足够的了解,导致水土不服。另外,中国大陆过于政治化对外投资项目,忽略了当地的宣传,让当地对国企产生负面印象。
文中称,中资企业往往在当地只和政界、商界的菁英打交道-无视正常的法律和制度,盲目相信当地精英的承诺。如果所在国的政府强势也有执行力,政治领袖信誉良好,有些问题可能不会暴露;但是项目所在国的情况往往相反: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地方自治传统强大,势力错综复杂,精英出尔反尔。其次,只走菁英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资企业往往缺乏与当地人打交道的意愿和能力。
再者,由于中资企业把海外的基础建设当做政治任务来执行,外加中国法律规定外派劳工一旦出事,抚恤金发放与出事地点在不在岗无关,所以企业的最大目标就是不出事,而非将工作做到最好。除了 工程本身需要按期完成、保证一定的质量外,中资企业不愿产生任何中国政府会知晓的负面信息。因此,某些中资企业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低调,而可用神秘来形容。比如,有些中资企业在项目所在国首都的办事处不挂招牌,要走到窗口前敲挡板才会有人来对话,前去调研的学者感觉像是去情报机关接头。
同时,中方的员工同样也缺乏与外方交流的能力和意愿。在拉美某个项目的营地里,约有2700名外方员工和250名中方员工。其中,中国人能讲西班牙语的只有7位,能用英文交流的中方员工不超过10人,而外方员工完全没有能用中文交流的人,英文水平也非常低。交流在文化方面也存在障碍:中方员工普遍认为当地人教育水平低、当地文化乏善可陈;而中方的翻译会把拉美和西班牙对比,认为所在国比起西班牙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但文化歧视不只是单方向。中方的一些行为同样被当地人视为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譬如,中国人在路上见到当地员工不打招呼,使得当地人觉得失礼;建筑工地上的厕所还是中国70、80年代常见的旱厕蹲坑没有隔板 ,让当地人觉得个人隐私被侵犯。在其他方面,当地人觉得中国人的有些思想和行为小题大做:譬如,在某处中方营地的附近有一家提供色情业服务的酒吧,当地人经常光临——可能仅仅是喝酒,也可能寻求性服务,不觉有什么问题——中方对此讳莫如深,不敢承认此处的存在,但最后还是被媒体拍到了中方经理在酒吧消费的照片。
上述的中企海外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媒体宣传完全被动,都造成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没有正面存在感和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