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控卫福部拿未完成文献避救济

国民党立委廖伟翔(中)、民众党立委陈昭姿(左)2日举行「卫福部审查黑箱,二次伤害新冠疫苗受害者,为受害者讨公道」记者会,点出卫福部受害救济审议小组2小时审90案,平均每案仅有80秒的讨论时间,根本视人命如儿戏。(刘宗龙摄)

遭卫福部打枪、无法获得救济的疫苗受害案例,不只刘姓女子,受害者委任律师翁伊吟2日表示,光她手上就还有10几件正在诉讼,最年轻才26岁,无任何病史,却遭卫福部审议小组驳回救济。翁指出,卫福部审议小组就2招,一是以特定医学文献指称患者状况与疫苗无关;二则是冠上患者有潜在慢性疾病的帽子,因此躲避救济。

翁表示,目前她所承办的新冠疫苗受害案件包含诉愿与诉讼有10几件,包括新竹刘小姐死亡案以及新北广川医院营运长陈仕津2案,受害人年纪最轻为26岁。除陈男之心肌梗塞外,多数为发生死亡之严重不良反应案件。

翁伊吟进一步指出,经过受理案件的交叉比对,卫福部皆引1篇文献作为不予救济之理由,该研究为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于2021年9月3日刊载的医学实证文献,属于大规模的安全性评估,并非研究有打与没打的副作用发生率,也无混打、第三剂之研究,最重要的是该文献非完整之研究结果,是「未完成文献」,不该适用在这些受害案件。

翁另表示,刘小姐死亡案的审议会委员没有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同样地,委托人陈仕津接种AZ疫苗后,当月底就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但负责审议的委员名单中却没有心脏科医生。陈仕津诉愿遭驳回后,于2022年4月提起诉讼,已经过了2年仍未宣判,缠讼至今。

而根据食药署统计2021年3月22日到2023年7月31日,新冠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通报,总计有2万1208件,其中仍有多数受害者不予救济,脸书上还有「疫苗受害与救济汇报」社团,已有2万人加入。

翁伊吟呼吁,预防接种受害救济,本质上是「补偿」而非「赔偿」,分成「无关」、「无法确定关联」与「相关」等3种判定,因果关系认定上只要有所怀疑,难道不应该救济吗?希望政府真的能够为受害人感同身受,而非草率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