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县乡中层干部压力大 成夹心饼现逃离潮

新华社旗下时政平台《半月谈》指出,近年部分县乡中层干部职位吸引力减弱,有人排斥晋升甚至想逃离。(shutterstock)

新华社旗下时政平台《半月谈》微信公号报导指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县乡中层干部是基层业务的工作骨干,但近年来部分县乡中层干部职位吸引力减弱,中坚力量青黄不接的情况显现,种种压力与困难因素下,导致有人不想晋升,更有人想逃离基层。

今年年初,大陆一名基层干部在网路平台上匿名提问,「怎么做可以不当乡镇党政办主任?」并表示职位工作压力太大,准备再找乡镇一把手聊聊。而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并非个案。据西南某县通报资料显示,有两名党员干部因拒绝组织提拔而被严肃处理。

报导指出,当前大陆部分县乡中层干部职位吸引力减弱,有的基层干部不想晋升至此类职位,有的已任县乡中层干部也选择通过遴选、借调等方式逃离。多名县乡中层干部表示,想替基层群众办实事,但实际情况中往往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难点。

西部某省会城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姜冬(化名)认为,基层必须紧紧围绕上级安排及时变化,自主发挥空间较小。以产业发展为例,他之前所在的乡镇竹笋产业发展近年已初见规模,但上级要求必须调整县域产业结构,「让群众放弃已有收益的产业,存在不小的阻力」。

此外,原负责「上通下达」的县乡中层干部,却往往变成「下挤上压」。西南某乡一名中层干部说「有时候一个会议刚结束,上级就问领导小组成立了没有,方案形成了没有,下村检查了没有」;往下也不敢严厉批评村干部,如果他们「撂挑子」,很多工作就没法进行。最终变成上级审批政策不及时,民众有意见,问责起来板子打到自己的身上,下属执行不到位,出差错也得担责。

同时也有职位触顶的问题存在,部分中层干部职务晋升后待遇变化小,责任压力明显增加,且再想往上晋升比较困难,导致少数人存在「提拔嫌老、退休还早、混混拉倒」的心态。加上县乡教育、医疗等综合资源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一些县乡领导也会主动鼓励年纪轻、能力强的干部往外考、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