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鲲鹏等:全球银行业更加期待降息

中新经纬8月26日电 题:全球银行业更加期待降息

作者 马鲲鹏 中信建投证券大金融研究组组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

李晨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分析师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美联储降息预期越来越强,即将到来的降息周期对全球银行业或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全球范围内3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银行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降息周期对全球银行而言整体是正面的。

与银行偏好高利率环境的传统观点相反,全球银行业更加期待降息。因为当前的高利率环境极大抑制了信贷需求,持续的高利率环境对净息差也有负面影响。因为政策利率高位企稳,贷款利率很难继续提升,但存款定期化和利率提升的趋势却在不断深化。通过对利率风险敞口的对冲,全球银行业已经为未来2-3年降息周期中的负面影响做了充分准备。但降息后,信贷需求和经济活动将会复苏,存款定期化和成本上升趋势将会逆转,财富管理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增长,这些积极因素叠加利率风险对冲,足以抵消降息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但应注意的是,降息结束后的终端政策利率是对全球银行业绩产生影响最关键的因素,相对较高的终端利率将为全球银行经营提供理想的环境。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碎片化和割裂化的全球供应链以及主要经济体对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等新技术的大规模投资,都意味着更大的长期通胀压力,这正需要更高的终端均衡利率来调节。而从银行角度看,经营需要合理的利率水平,在零利率环境下,银行很难维持良好业绩以及长期稳健经营。我们预计,本轮降息周期后的终端利率极有可能高于疫情前的利率水平,并且不会回落到0%。如果终端政策利率如预期般稳定在3%左右,这样的利率环境将为银行业带来充足的贷款定价和投资收益空间、旺盛的信贷需求、蓬勃的企业经营活力以及更加优良的资产质量水平。

从美联储降息对全球银行的影响看,我们对全球银行围绕“成长性、营收质量、运营效率、资产质量”四大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净息差对银行发展极为重要,中收业务是“奢侈品”。

净利息差不仅是高成长的关键推动力,更是银行能否积极承担风险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分析发现,在极低的息差环境下,银行并不一定会倒闭,但普遍高度保守,在诸如存贷款定价、信贷投放、不良生成及风险容忍度、信用成本等方面都尽可能地规避一切潜在风险。此外,净息差长期处于极低水平的地区的银行,普遍依赖金融市场业务,在极端的市场波动中相对更为脆弱。即便出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考虑,如此“躺平”的银行业也很难圆满完成任务。因此,避免银行业长期陷入低息差陷阱至关重要。

中间业务收入(非利息收入)是一种 “奢侈品”,规模越大的银行越具有优势。对于绝大多数地区银行而言,10%-20%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常态,只有少数位于发达金融市场和全球贸易中心的大型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才有可能长期超越30%-40%。较大的国际化收入贡献一般只存在于世界主导国家(如美国)、拥有较多历史遗产的国家(如英国)以及采取大规模跨境并购的国家(如日本)。

未来一段时间,值得警惕的风险,是比当前市场预期更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部分地区的银行面临进一步的监管压力,预期之外的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出现,这些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和资本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谢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