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安全/細心問診 麻醉醫師保住她一命

「还好及早发现这名病患的心脏有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麻醉部部主任陈坤堡表示,医界有句话「外科治病,麻醉保命」,这句话贴切呈现麻醉医师的重要性,尤其高风险病人及手术,更需要跨团队、跨领域的合作。

曾有一名七十多岁妇人接受切除卵巢囊肿手术,虽外观看似健康,但麻醉医师细心问诊、听诊发现,她有严重心脏病,属于麻醉高风险族群,但本人却不知道事情严重性,麻醉科医师便赶紧联络妇产科医师暂停手术,等病患治疗心脏病后再执行手术,成功化险为夷。

高风险族群需要镇静麻醉检查时也得特别小心。陈坤堡之前遇过一名六十多岁有心脏病史的洗肾患者,因肠胃道出血住院检查,需做小肠镜检查,但担心患者在镇静麻醉过程中发生问题,最后在医疗团队的合作下,顺利检查完并找到出血点,并予以治疗。

肥胖、中风、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脏病、肾脏病、肺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癫痫与其他神经性疾病、银发族等,都是麻醉高风险族群,要特别留意;而术后容易恶心、呕吐的族群也要小心,因为恶心呕吐非常困扰医师及病人。

台北荣民总医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分析,「女性」、「五十岁以下」、「不抽烟」、「容易晕船、晕车」与「曾有麻醉后恶心、呕吐经验」等族群,往往更容易产生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与喉咙痛症状,就可以先给予预防性止吐药。

至于像「年长」、「男性」与「罹患冠心病」族群,则易产生术后谵妄、认知功能降低等困扰,在麻醉过程也会特别监控脑波变化。

台湾麻醉医学会理事长余黄平指出,高品质手术麻醉的精髓在「精准麻醉」、「不动」、「不痛」、「不颤抖」与「不恶心、呕吐」,民众术前应与麻醉医师多沟通,尤其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大小事及疾病史、药物过敏史都应该主动告知,手术才会更安全、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