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王家的地下宫殿|访古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从易县南行70多公里,就到达了满城。满城原为河北省治下的县,后来成为保定市的一个区。来满城主要的目标是满城汉墓。很长时间里,满城汉墓就是我的一个心结。当年,1972年吧,满城汉墓的发掘成果在报纸上发表,那是作为“文化大革命”的“光辉成就”而大肆宣传的。我那时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文物的照片,很是感到稀罕。当时我已经看过《三国演义》,对书中刘备的口头禅“吾乃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印象深刻,而今竟然发现了刘胜和其夫人的墓,更是觉得新奇。
满城汉墓,加上秦兵马俑、马王堆汉墓,当时报道的新闻算是我最早的考古文物启蒙,后来参加工作,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满城汉墓是重要条目,秦汉考古分支的副主编卢兆荫先生是发掘的主要负责人,在审稿会上讲起发掘的过程,很是引人向往。因此之故,我一直想实地看一下,此次便把它作为冀中访古的重要一站。
满城汉墓的发现与发掘
满城汉墓给我的记忆过于深刻,以致我来到现场竟感到有些失望。这里现在已经辟为“长信公园”,进入要收门票。进得公园,才得知本来的汉墓文物精品展已经不存,好在接近山顶的刘胜墓和窦绾墓仍向游客开放,我乘缆车到山顶,进入墓室,才深切体会到当年此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多么难得!
满城长信公园正门。汉墓即在背景的山上。
墓地所处的小山海拔 200 米左右,名为陵山,不过我想这个应是后来的名称,当年未必是这个名字。以风水学的角度,这个陵山还真是个“美穴地”,其山形很像太师椅,两翼前出,中间后凹,刘胜墓和窦绾墓就处在后凹处的近山顶部位。
墓葬的发现很是偶然。当时,1968 年 5 月 22 日,军队在陵山上开凿防空洞,在距离山顶 30 米处炸开了一个直径 20 公分的小洞。好奇的战士试着砸了一下,竟砸出直径 1 米多的大洞。一个叫吴家高的战士沿着洞口顺下去,惊见洞里面“放置着很多盆盆罐罐”,沉睡了两千年的满城汉墓,就此呈现在世人面前。
发现了墓葬,部队果断停工,经河北省政府和北京军区迅速向中央报告。不久后,由北京军区与河北省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入洞穴,确认这是一座汉代的巨型墓葬!
1968 年 6 月 22 日,满城汉墓发掘开始。发掘由中科院考古所负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理此事,一些重大的决定都请示周恩来总理拍板。发掘之时正是“文革”中武斗激烈的时段,满城县城里枪声不断,考古工作者依靠军队保护、乘坐军车往返,才使发掘得以顺利进行。
考古工作者在墓室内清理随葬品
首先发掘的刘胜墓。其墓室长 51.7 米,最宽 37.5 米,最高 6.8 米,如宫殿一样分成六个部分,后室中间位置的汉白玉石门需要按动石槽上的机关才可打开。后室中除了铠甲、武器等文物外,更有以金丝连缀玉片制成的“金缕玉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土完整的汉代金缕玉衣。考古队员根据墓室里青铜酒器上的字样,确认这个汉墓的主人是西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异母之兄中山靖王刘胜,也就是刘备为自己贴金的祖先。
刘胜墓发掘结束后,考古队又开始第二阶段的发掘,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们准确地找到墓道,成功进入窦绾墓,也就是刘胜祖母窦太后的族人、刘胜的王后之墓。在窦绾的墓里,也发现了金缕玉衣,还发现了大量汉代的女式用品。
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
满城汉墓坐落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两墓南北并列,墓门向东,相距约 120 米。二墓均属于横穴式的“崖墓”,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是典型的以山为陵。两墓平面布局大同小异,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个部分组成。这个乃是模仿地上宫殿:耳室象征车马房和库房、中室模拟宴客厅堂、后室象征卧室并附有象征浴室的侧室。墓中还有完备的防盗和排水系统。
刘胜墓平面图
刘胜墓的墓内容积达 2700 立方米,墓室中还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堪称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其前厅和左右耳室里摆满了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和金银器,还有象征侍从的陶俑和石俑,以及出行时使用的仪仗等。其中甬道和南耳室是车马房,放置实用的车和驾车的马,还有狗和鹿;北耳室主要放置陶器,象征贮藏食物、饮料的仓库和磨房,这里光是储酒的大缸就有十几口,可以想象刘胜为自己死后的生活安排得多么周到。中室是一个宽大的厅堂,放置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后室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筑成,分石门、石道、主室和侧室。主室是一间石屋,内置汉白玉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棺内放玉人包裹着的尸体。后室是内室,除棺椁外,还有铜、铁、玉石、料、漆器以及俑和钱币等。
刘胜墓北耳室放置的酒缸
窦绾墓的布局与刘胜墓大体相同。刘胜夫妻的入葬时间,刘胜应是在西汉元鼎四年(前 113)二月,窦绾应在元鼎四年到太初元年(前 113-前 104)之间。墓主入葬后,墓道用石块填满,又在墓道外口砌两道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
窦绾墓平面图
有意思的是,窦绾墓的墓室规格、开凿技艺还要稍高于刘胜墓,有人认为这也许是由于刘胜生前花天酒地、嫔妃太多,感到有愧于窦绾,所以提高了窦绾墓的规格,让其在异世可以心情舒畅。也确实,据史书,刘胜一生有 120 多个儿子,这里固然有免除皇帝猜忌的原因,但对正宫王后来说,肯定是不愉快的。
窦绾墓的主室穹顶
惊世文物何其多!
满城汉墓两座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出土各类文物 1 万多件,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就达 4000 多件。刘胜墓中以铜器为主要的和富有特色的随葬器物,64 种 419 件铜器都属实用器物,某些器物还刻有铭文。窦绾墓随葬品多为生活用具。
刘胜墓出土的铜羊尊灯
两墓中的文物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其他主要文物还有镶玉嵌璧木棺、“当户”铜灯、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透雕双龙纹高钮白玉谷纹璧、铜漏壶、“中山内府”铜镬、鎏金鸳鸯铜戈、错金铁短剑、玉具剑、鎏金银狩猎纹铜当卢、错金银铜锯齿形器、炉形铜灯、豹形铜镇、玉人、蟠虎钮方形玉印、“私信”蟠龙钮圆形玉印、“窦绾”铜印、花形悬猿铜钩、铜朱雀衔环杯、熊足铜鼎、蟠螭蕉叶纹提梁铜壶、错金银镶嵌铜骰、铜说唱俑镇、“医工”铜盆等。这些文物精品当然不是本文所能介绍完的,故此这里选最重要和最有意思的介绍几件。
“窦绾”铜印
出土的两套玉衣外观形似人体,分为头部、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子 6 个部分,均由玉片组成,玉片之间以金丝加以编缀。刘胜的金缕玉衣全长 1.88 米,用玉片 2498 片,金丝约 1100 克。玉衣全身由脸盖、头罩、上衣前片、上衣后片、左袖筒、右袖筒、左手套、右手套、左裤筒、右裤筒、左鞋、右鞋等十二个部件组成,袖筒、裤筒、手套和鞋都有开缝,脸盖上刻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手作握拳状,足部呈方头平底高腰靴状。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等佩戴之物。玉衣具男性特点,体躯肥大,腹部突鼓,头枕鎏金镶玉铜枕,两手握璜形玉器。
刘胜玉衣
窦绾的玉衣全长 1.72 米,用玉片 2160 片,金丝约 600 克,头下枕一鎏金镶玉铜枕,在玉衣内放置 15 块玉璧。
窦绾玉衣
长信宫灯出土于窦绾墓,高 48 厘米,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双手执灯状,灯的各部分分铸而成,可以拆卸。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以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可用于存放烛火的烟滓,以保持室内的清洁。从灯上的铭文可知,此灯原属于阳信夷侯刘揭,后窦太后所居之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
错金铜博山炉出土于靖王墓,是熏香用具。炉体高 26 厘米,通体错金丝,炉座透雕成三条蛟龙,以龙头擎托炉盘。炉盖镂雕成山峦起伏状,山中虎、豹、猴、野猪等动物出没,猎人持弩巡视其间。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把香料放入炉内点燃,香烟便可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令香气弥漫开来。博山,乃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个熏炉就是表现了仙山的气象。
错金铜博山炉
铜朱雀衔环杯出于窦绾墓。杯通体错金,朱雀矗立于两高足杯间的兽背上,展翅翘尾,喙部衔一能自由转动的白玉环。朱雀的颈、腹与两杯的表面嵌有圆形和心形绿松石。此杯应该是女性的调和化妆品的用具,出土时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
铜朱雀衔环杯
铜说唱俑镇出于靖王墓,高 7.7 厘米。两件,均为正在表演的汉代俳优人形象,坐姿,头戴圆帽,高髻,着错金云纹右衽衫,袒胸露腹。大眼睛,高额骨,尖下巴,张嘴嬉笑,表情滑稽。
铜说唱俑镇
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出于窦绾墓,高 32.3 厘米,盘形底座内有一骑兽力士,力士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裤,右手上举托住炉身,回首含笑仰望炉体。炉盖分上下两层,上层铸出山峦和流云,其间虎熊出没,又有人兽搏斗、人驾牛车等场面;下层铸各种瑞兽、草木云气等纹饰。
鎏银骑兽人物博山炉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出于靖王墓,属于酒器。壶通高 59.5 厘米,通体以鎏金、鎏银装饰,腹部饰 4 条独首双身的金龙,间缀金色卷云纹,龙云盘绕,光彩夺目。从壶底的铭文可知,此壶原属西汉初的诸侯国楚国,后楚王参与七国叛乱,国除,此壶被赐给刘胜。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由于各种原因,满城汉墓中的文物在当地已经无法见到,有感兴趣的可以到河北省博物院鉴赏。
作者介绍
图片|翟德芳 杜广磊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