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可以是高材生

这也可算是常见的智育导向迷思,尤其在华人社会,习惯以学历高低来预判一个人未来成就,所以常会说国立大学医科高材生,却不太有人会讲某高职餐饮科的高材生。然而「高材生」这个词,应该是指在某方面有优异能力和成就的人,不该局限在那些很会读书考试的学生,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吴宝春、戴资颖、周杰伦这些人的技术和成就足以称为高材生!

另一方面,大家也容易把高材生想成为「高才生」,觉得他们必然是天生有才华,够聪明,学习能力特别强,轻松就可以做到别人难以达到的成果,因此在学习上容易联想到那些资优生或学霸。这种偏见会忽略努力的重要,觉得天分才是必要。实际上,高才生未必能成为高材生,那些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鲜少只靠天分就够的,多数是经过长期努力,熬过一般人无法负荷的辛苦,才能磨炼出优于常人的才能,达到傲人的成就。

在传统的学习体制中,许多孩子的才华不被看见或重视,只能跟着追求那些他不擅长的目标,埋没了许多潜在的高材生。人各有志,因其各有才;也唯有顺其才,才能助其得志。现今的教育强调适性扬才,就是要帮助孩子察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进而点燃学习的欲望,鼓励他在擅长的领域付出更多心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此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高材生。(作者为康轩文教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