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严防“应退尽退”背景下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掏空自身
每经评论员 王琳
近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引发关注。以庚星股份为例,其2023年财报由于与宁夏伟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伟中)和陕西伟天腾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伟天)的大额逾期关联交易而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涉及应收账款约1.86亿元,但公司仅计提了186.5万元预期信用减值准备。此前,庚星股份2022年财报因类似原因被出具保留意见,尽管当时公司表示将按关联方还款计划在2023年6月底前回收款项。
另一案例是*ST保力,其2023年财报亦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并被交易所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应收账款以及关联方资金占用或利益输送问题。
这种情况在A股市场并非孤立事件,如意集团之前也因关联方应收账款逾期问题导致连续两年审计报告含保留意见,后续被发现存在虚构采购业务从而形成关联方对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现象。
这些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通常具有业绩欠佳、市值较低、面临退市风险的共性。证监会4月份新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强调加大对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问题的处罚力度,严重资金占用行为可能导致直接退市。
在当前“应退尽退”的严格监管环境下,虽然壳资源价值显著降低,上市公司为“保壳”而进行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可能减少,但同时各方也需警惕部分上市公司可能采取虚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手段掏空自身,侵害中小股东权益。
在当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退尽退”的监管导向旨在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面对关联交易真实性的审视挑战,不仅监管部门需要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查力度,落实严格的追责机制,审计机构亦须提升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同时,上市公司自身更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透明化关联交易决策程序,从根本上杜绝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转移资产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在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更要深入了解其关联交易的实质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结合公开信息和第三方研究资料,作出理性判断。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自身投资安全的同时,推动整个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