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园建设提高中国城市生活质量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6月23日报道,原题: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造公园活动,熙熙攘攘的城市变得更环保、更清洁 在中国首都北京的郊区,一条河流的岸边小道被禁止通行,一块标识牌“轻声细语”地提醒人们:黑天鹅孵蛋期,请安静绕行。在这条小道上方的平台上,清河滨水绿廊的游客们正在观察一只雌天鹅守护着巢里的蛋。其他几只天鹅在湛蓝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游动。刘俊平(音)指向附近的圆明园说:“一开始这里连只鸭子都没有,现在天鹅也从圆明园来到这里,因为环境改善了。”

“清河”在中文里意味着“清澈的河流”,但直到最近几年,北京居民才开始用这两个字来描述这条河流。水质改善归功于附近废水处理设施升级,过去这些设施不堪重负,有时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河中。每天都来该滨水公园散步的刘俊平说:“河水曾经很臭。现在处理得很干净,到处都能看到鱼。”

清河滨水绿廊河道长1.17公里,是北京和中国各地开展的更大绿化项目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环境标准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北京人口密度大,大家都在承受压力,”28岁的游客杨静(音)说,“修建这样的公园让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感到高兴,都能放松身心。”

公园众多向来是北京市的特色之一,但当地公园建设步伐一直在加快。今年1月媒体报道称,北京市的目标是2024年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91%。目前北京市全市公园绿地总数为106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9平方米。北京市表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的和谐宜居花园之都。

过去20年来,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在景观美化和绿化方面大举投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刘东云说:“这种投资能使人们亲眼看到、触摸并体验到它们带来的休闲机遇。”

近几十年来,随着快速城市化伴随令人窒息的污染,公园绿地在中国城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尽管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公园为人们在大城市快节奏生活和拥堵交通中提供了可喜的放松之处,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公园20分钟效应”话题今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人们纷纷发布在湖边野餐或在长椅上晒太阳的照片。

一名26岁的女士在参观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时说:“越来越多人喜欢散步……”她觉得北京的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师朱丽霞(音)说,这座公园开放前附近居民只能跑去更远的地方,“公园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人甚至在公园开设书法课,我们都参加了。”曾帮助设计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的刘东云说,这个公园不仅与城市融为一体,还促进周围社区的改造和发展。他也承认,“我们不能无限期地建设更多公园。如今重点应是妥善运营和维护现有公园。增加更多设施并举办更多活动,鼓励公众更多使用。”(作者詹妮弗·杰特等,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