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广州居首 北京第八
作为首都,北京的生活质量如何?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调查显示,受“生活节奏快”、“环境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在30个省会城市中,北京名列第八,远低于同样是超大城市的广州和上海,也排在呼和浩特、石家庄等城市之后。
广州塔的顶部笼罩在雨雾中(5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勇夺第一:广州城市生活质量最高
据报告调查的课题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活质量指数”由一系列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加权得出。主观指数包括收入、生活成本、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满意度;客观指数包括人均财富、通货膨胀率、绿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
为什么是广州?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排行中,广州击败北京、上海,生活质量指数跃居全国第一,引来诸多专家和市民“围观”。
生活成本比北京、上海等城市低、借力亚运治理“城市病”卓有成效、珠三角一体化助推……专家表示,广州确实有成为第一的理由,而老百姓对此的争议亦说明广州的生活质量仍有提升的空间。
“广州跃居全国生活质量指数第一,欢迎大家来做客。”有市民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邀请。
比心态“不比爹,不比财,生活简单”
“原来广州生活质量这么高,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的发布,让不少市民更加留心身边的这座城市。
广州生活质量指数全国第一,却引来不少专家和市民“围观”与一番争议:为什么是广州?我们是不是“被幸福”了?面对争议,有不少“粉丝”和市民自发争相替广州这个城市生活质量的“新科状元”找答案:
在网友许剑虹看来,广州跃居第一,最大的因素是这几年广州治安好转,“加分了”!
海归“USMBA”表示,广州生活质量最高不奇怪,回国后不少从其它地方来的朋友都大赞广州。“这是一个低调、友好、包容的城市。”
有市民对广州的这个“第一”做了一番幽默解读:“这里不比爹,不比财,不比文凭,生活简单,工作快乐。”
“按这样的算法,排第一并不意外。”节目主持人马志海在微博上这样写到。
他表示,在省会城市中,广州的房价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媒体发展较为成熟;广州的生活相对宽松,穷有穷活富有富过,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胡刚说,一些老百姓对广州的全国第一并不“买账”,也充分说明了广州在生活质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比成本生活较便利 费用相对低
“在我的印象里,广州还是第一次在类似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等的全国评比里面拿到第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很多人对广州生活质量跃居全国第一感到意外,但是仔细分析,广州确实有成为第一的理由。
在彭澎等诸多学者看来,广州更大的优势在于从住房到吃穿用费用相对低,而生活便利等水平又是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看齐。
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资料显示:去年广州市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消费价格总水平全部下降。而今年4月份,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2%,比4月份广东省CPI同比指数低0.3个百分点,比4月份全国CPI同比指数低0.1个百分点。
“我们的住房焦虑感没有北京、上海那么严重。”彭澎特别强调说。
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作横向的城市间房价比较:广州去年房价泡沫指数低于30%,在35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23位,低于一线城市和一些二三线城市。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纵向比较,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4年时间内,除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房价呈上涨态势外,其余时间广州房价保持平稳或呈平缓下降的态势。今年5月的一手住宅价格12477元/平方米,与2007年10月的房价11574元/平方米相比,仅增长了7.8%,而这期间,广州的GDP增长了56%,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8%。
比治理“亚运给广州加了分”
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样,广州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城市急剧扩张后,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人文气息减弱、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工业化、城市化病症。
“城市病”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城市生活质量排座次,背后是城市生活质量与治理“城市病”的互掰手腕。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不无担忧地说:尽管目前广州暂居首位,但是随着人口、物流的增加,广州可能会步北京、上海的后尘,让位其他后发城市,广州不能停步。
“亚运给广州加了分。”根据胡刚的观察,从亚运会出发,广州正在破题城市病、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以迎办亚运会为契机,广州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宜业宜居的优美环境,举全市之力开展以水环境、空气环境、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至10年。这意味着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如今,市民明显感觉到广州的公园绿地多了,漂亮房子多了,蓝天白云多了,违章建筑少了,“脏乱差”黑点少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排名第二:上海稳住靠前位置
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
上海浦东高楼林立(2010年4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井韦 摄
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上海又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今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上海还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稳住靠前的排名位置也不足为奇。
排名第三:南京人怎能不幸福?
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并没有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认为,经济增长背后存在“两大反差”:一是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存在反差;二是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居民主观感受存在反差。张连城表示,通胀率高,高房价、社保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是致使主观满意度偏低的关键因素。为此,在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是今后最重要的任务。
此次位列三甲,南京当之无愧。 这厢还未从09年当选十大幸福城市的优越感中走出,又在烟雾弥漫中一脚迈入了城市生活质量第三的行列,这对南京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自豪”感?
游客在南京中山陵参观游览(资料图片,2011年3月12日摄)。 新华社发 王新 摄
南京为什么能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排第三?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详细“揭秘”了南京排名第三的背后——
具体来说,在“生活水平”这一指数上,南京排在第七,这是综合主客观两项的指标得出的;其中单纯的主观满意度则排在第23。
同样,其他指标中,南京的“客观指标”得分都比较靠前,但“主观指标”成绩并不是很出色,比如:在“生活改善”指数上南京客观指标是第5,主观满意度是20位;“生活成本”南京客观指标第5,主观满意度第22;“生活环境”指数上,南京客观指标第4,主观满意度第14位。
“我们把所有各项得分平均后,总的生活质量分数,南京排在了第3位。”张连城说。
那么,为什么南京的多项主观分数并不高,但总分可以高居第三呢?对此,张连城认为,南京客观数据指标上大多是高分,所以很“拉分”。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何南京分项数据多在第5位,但总指数能冲到第3位”这个问题,他表示客观分数占到六成,所以南京总排名就“冲”上去了。
但也有不少网友指出,这个“平均分”很难把南京拉到第三名的好成绩,毕竟主观分多在10名开外。“或者一个可能就是:主观分排在前10位的都是像乌鲁木齐、西宁、武汉、哈尔滨这样总体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否则根本解释不通啊!”
但对于种种不解,课题组方面却未给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南京奥体中心、总统府、中山陵和鸡鸣寺
南京比较拉分的项目是啥?
对于“南京排名第三”这个成绩,张连城告诉记者,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几个大的城市比较下来,南京确实也有比较好的“表现”。
他给记者举了例子:像在“生活改善”指数上,南京比上海、北京都要高,“我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指标,比如生活改善,就包括了人均消费,人均财富增长,恩格尔系数,医疗保健支出比等等方面,都考虑进去了。”
在“生活成本”上,涉及了房价、通胀率、涨价等。在这一项指数上,南京排在第5,遥遥领先于北京的22位,也领先于上海。
张连城表示,他多次来过南京,对南京印象不错,几项指标都靠前,也验证了他的印象。“当然,我们这个报告今年第一次发布,只有当具备了一个时间动态时,才更能说明问题”。“南京排名可能高一点点,但另一方面的意义也在于:希望南京今后更努力。”
南京第三,市民怎么看?
赵小姐 24岁,南京某翻译公司职员,赵小姐认为论生活质量,南京的排名有点高,“但如果评生活舒适程度,南京进前三名我感觉还比较正常”。
赵小姐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南京闯荡,现在在一家翻译公司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工作压力不是很大,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收入我还算满意,但南京房价高,幸福打可折!”
赵小姐希望:如果房价再低点“什么排名,南京我都选第一!”
王女士45岁,南京某大学教师,王女士觉得南京排第三还是比较正常的,“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的工作。“我弟弟在深圳生活,像陀螺一样”。王女士家住汉中门,天天坐地铁上下班,“南京地铁建得没话说,非常方便。”
银川一景
西部城市代表:银川、呼和浩特
此次银川、呼和浩特两大西部城市榜上有名,分列第四、第五,既在意外之中又在情理之内。
银川取得这样的名次,与舒缓的生活节奏有关。记者从报告中看到,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银川生活节奏一项得分48.68分,排名第一。居民生活改善指数排名第二,生活水平指数列第九名,生活成本指数排名倒数第二。
6月8日,市民在银川市海宝公园湖边游玩。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银川在近年建设中,将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106平方公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塞上湖城”魅力彰显,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同时突出完善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了海宝公园、森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年均新增绿地3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完成银西防护林工程7066公顷。加强湖泊湿地保护,以艾依河、北塔湖为重点的水系建设全面实施,阅海、鸣翠湖、宝湖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狠抓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银川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5月22日,呼和浩特市一位小朋友在青城公园玩耍。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呼和浩特绕城公路
2004年 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呼和浩特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5月2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呼和浩特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入选榜单其实也是实力之选。
第八:北京 6月11日,几名少年儿童在北京正阳门城楼下滑旱冰。新华社发 胡庆明 摄
排名第八的北京
从调查结果看,在30个省会城市中,生活质量指数得分55分以上的城市有15个,超过平均分54.49,排名前三位的城市是广州、上海、南京,北京名列第八。分区域看,东部城市生活质量客观指数高于西部,但主观满意度低于西部,这被认为是北京综合得分较低的原因之一。
以银川和北京为例,银川的生活质量总指数排名靠前(第4名),与其舒缓的生活节奏(48.68分,排名第一)有关;而北京的生活质量总指数排名靠后,与其超快的生活节奏有很大关系(38.03分,排最后一名)。
同是超大型城市,广州、上海排名靠前,北京为何低这么多?报告撰写者直言,北京的环境质量明显落后。
受访者的主观感受占据40%的权重,很大程度上会左右整体结果。比如西部大开发后,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较快,居民满意度较高。而在“生活成本满意度”方面,上海和北京得分分别排在第20、25位,主观指数排在第28、29位,生活成本较高。
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表
第六:合肥 5月18日,合肥市义城街道农民郑芳(右)和孙桂莲带着孩子在滨湖康园一期里观看小区环境。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看数据还是听口碑?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等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之外,出现这样一个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关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统计数据,无疑是件难得的好事。让人民自己来评价自己的生活状况,评价政府的工作成绩,更是一件具有“吃螃蟹”效应的创举。
但这些意义并不能替代我们对评价结果的客观分析及冷静思考:在这份由“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共同组成的统计报告里面,为什么主观、客观的评价结果会差别如此巨大?还有,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各占一半的权重,是不是合理?在数字和口碑之间我们有没有必要做一个中庸选择?
排名第七的石家庄。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路与体育大街交叉口立交桥
主观指标遭质疑
我们看到这个统计的主观指标报告采取的是“网络调查”的方式,作为信息时代最低成本的一种调查法,这种调查势必影响调查结果的精准性,其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值得我们怀疑。
首先,网民们的参与人数是极其有限的。据了解,共有五万多网民参加了调查,相对于一个数百上千万人的城市来讲,这些主动参与调查的“网民们”只占了不到人口千分之五的数量,它们是不是有足够的代表性,值得怀疑。
我们知道,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感受完全不同,而网民只是其中的一类人群,有的属于小资,有的属于愤青,更有大多数对城市生活质量具有发言权的居民们,可能由于从不上网或很少上网、再或者上网之后没有投票,而被排斥在了意见表达的平台之外。
其次,网络这个虚拟环境毕竟不同于色彩纷呈的现实世界,由于不公开的隐蔽性等特点,网民们在网络上的表现往往容易情感冲动,甚至于行为偏激,他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非常可能采取极端化的手法,比如某城市因为房价太高就被网民们给拖了“严重的后腿”,而另一座城市则可能由于社会治安问题而被网民们“一票否决”。再比如,如果恰好有哪个网民刚刚在这座城市被人涮了一把或者丢了个包,这样一个调查平台也许就会成为他泄愤的工具,如果没有网络软件技术的严格把控,这位网民不断重复点击调查选项以强化他的意见主张,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此即使这个城市的整体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正在下降或改善,也极有可能被网民们戴上一顶“治安很差”的倒霉的黑帽子,如此这般所得出的主观数据的科学性,自然不能不让我们产生怀疑。
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经济指标等硬指标,更体现在市民的生活质量等软指标上,可是人们的生活质量究竟应该由谁说了算呢?在数字和口碑之间,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实际上,统计就像一面镜子,其简单目的是为了指导各个地方政府对症下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去规划、发展、治理好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因此主观指标也好,客观指标也罢,如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基本生活质量状况,就可能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等产生错误影响,也失去了其统计以及发布的意义。
第九:长春 5月17日,游客在长春市长春公园内欣赏盛开的郁金香。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让城市回到生活“原点”
当广州悄然登上生活质量指数排行榜首的时候,一些市民并没有感同身受,有的说自己“被幸福”了,有人为自己拖了城市生活质量后腿“感到抱歉”。
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对象是城市,而对幸福的观感指向城市里的每位市民、每个家庭。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并不能完全涵盖身处城市母体里纷繁复杂的个体现实情况,也不可能100%准确地进行记录和描述。因此,有市民对“生活质量指数”提出疑问,这并不奇怪。
第十:福州 5月18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第八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毋须讳言,“城市病”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沉疴,更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曾经的水乡不再,曾经的田园不再,陌上花开的时节,堵在路上的人们早已没有了“缓缓归”的心境。
未来的路仍然很长。不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城市居民,更应该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事关幸福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盯着考核指标。
让每一个人都共享一座城市的幸福。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景。
附表:生活质量指数排名前十位
广州 64.07
上海 60.05
南京 59.49
银川 58.23
呼和浩特 57.61
合肥 56.42
石家庄 56.27
北京 56.23
长春 56.01
福州 56.00
排名后五位
哈尔滨 51.54
武汉 51.36
太原 50.67
西宁 50.11
乌鲁木齐 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