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重武器和砲兵 位于后方过远──淞沪三栖大战(五)

2015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重新开放,「血色淞沪」再现抗战史诗。(新华社

观察

淞沪会战的第二期作战由日军长江沿岸登陆开始,一直到国军撤退为止,总的来看,战局系自江湾罗店浏河一线向前跃出,而生成一条自北火车站贯通至浏河的连续战线。在本时期的第一阶段中,国军成功的将日军自其前推的阵地上予以阻止,但国军逐退日军的程度有限,并不足以将其驱赶回船上。之所以如此,有最主要的两点原因:国军所处地位,使其能够在适当时机部队先头送往与敌接触,但要使这些投入作战的部队具备全然的战力,以及欲使重武器与少量的砲兵达到射击准备完成的状态,皆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从而给予了日军机会,使其能够布置防务,进而予以增强,甚至有时还能够转移成攻势。其原因并非第一线上地形因素的不良,对攻者造成了阻碍,而是不适切的训练所致。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军并不敢在白昼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实施局部逆袭。对于此类逆袭将会因敌机的轰炸而导致惨重损失的恐惧,其实都是无根据的,盖逆袭时双方部队所呈现的紧密战斗接触,敌机的攻击对我军部队的危害,与对敌人的危害相当。不实施迅速的逆袭,而代之以夜间的逆袭,这将引发过高的损失,且由于侦察行动的不充分、准备的不足,以及支援的欠缺等等,而仅获得微小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