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先恢复台湾话──战后去日本化(三)

台湾推行说国语运动,原住民也成为工作重点之一。(中央社摄)

图为民国初年参加国语讲习班学国语的证书。(王远茂摄)

由于战争时期的敌对与战争结束后政权的转换,国民政府对于台人在日治时期所使用的日语多所怨怼,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对台人语言的转换多抱有迫切之感,希望尽速传布国语,是以多数报刊杂志的叙述常围绕如何在短时间内由日语转变成国语,但实际执行或许就如丁文治所言,来台的中国大陆人员面对实际状况,恐怕还需要多少学会些日语才方便沟通,以求最后的改变。

面对殖民地时期台人学童的高入学率与民众识字率的提升,国民政府在接收后要如何尽速将日语变成国语,时任台北接管委员会委员的薛人仰(1913-2006)认为除了要新设各阶段的制式教育机构外,社会教育机构与公教人员也应全面强化台人对国语的学习,他说:

语文为维持民族向心力之基本条件,亦为一切政治之基本工具,倭人蓄意泯灭台胞之民族意识,故推行日语不遗余力。吾人收复之后,自应针对斯弊,尽量与台胞以复习祖国语文之机会,所有前日语传习所固应全改为国语传习机关,各社会教育机关,亦均应协助国语之推行。至公教人员,尤宜以身为倡,造成国语环境,数年以后,语言既趋一致。

语言转换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虽然接管委员薛人仰站在官方立场上呼吁透过社会教育与社会环境双管齐下,但实际执行面或许不是那么乐观。前述上海《侨声报》记者丁文治在民国35年(1946)6月至省立台北高级中学参观时,说该校因为师资缺乏,所以整天都在讲授国语、国文、英语等几项科目,直把学生的头脑都弄大了。他拉住一个学生问他国语怎样?学生摇了摇头说:「太难」。丁文治再问他:「日语怎样」?学生说:「很好」。

由于台人受日本殖民统治长达半世纪,已熟悉使用日语或母语,因此在日语转换成国语的过渡期间内,或许宜使用其他方式以利衔接。

著名语言学家,时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兼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魏建功(1901-1980)曾在民国35年的《台湾新生报》上为文说:「我们有方言与标准语的对照关系存在,学习方法上应有捷径可以走。台湾人学习国语的入门方法是先恢复台湾话,除了可以复原台湾人的文化思路,也可以补救国语一时无法普及的缺陷。」

无独有偶,时任台湾省参议员的刘传来(1899-1985)也在省参议会开会时提案:「推行国语运动非一载所能普及,鉴于目下各地实情,各级学校国语教师人数不多,如欲专用国语教授,为事实上不可能之事,可否在此过渡时期暂将台湾语参为教育用语。」另一省参议员刘兼善(1896-1980)则更针对高雄客语族群的学生,提出该校学校教员用闽南语讲授国语,造成学生学习之困难与痛苦,建请省政府教育处谋求解决之道。

要之,语文转换非一蹴可几,魏建功曾说:「我对于台湾人学习国语的问题,认为不是一个单纯语文训练,却已牵连到文化和思路的问题。因此很恳挚而坦白的提倡台湾人要自己发挥出自己方言的应用力量。」

相对于部分政府官员的高谈阔论,不知变通,实际沟通的人群、语言学者与省参议员反倒认为国语再造宜采用渐进方式,应先使用母语(即闽南语、客语等)一段时间再转换成国语,或可谓务实之见。

【系列完】

本文节选自《帝国殖民教育的逸出:日治台湾教育发展论集》,作者:郑政诚,秀威资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