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介石恢复政工为时已晚(方述斌)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剿匪胜利纪念章、国民兵团后备队结业纪念章、江西瑞金基层干部训练班结业纪念章。(中时档案照)
民国26年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8月国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军事顾问团」二度抵华,随着大批苏联军援物资和军事顾问人员的再次来到,苏共中央三番五次强烈要求蒋介石必须和中共衷心合作抗日,国军内部被迫对中共放松警戒,共产党的活动遂日渐公开,变得益加明目张胆,蒋介石虽然表面隐忍,但心中更感不安。
因此,尽管此时苏共中央不停地向层峰要求,必须贯彻决心把国军的政工制度落实成为苏联的红军模式,但是却一直遭到国军的消极抵制。其中最主要原因,即是蒋介石虽然接受苏俄的军事援助,很多事不得不与之妥协,但也处处提防着苏俄的野心,并且时刻担心老毛子利用红军化的政工制度来控制国军,将其取而代之。
直至民国28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亟盼改变对日的敌对立场,又于次年再次片面撤光所有在华的军事人员,让国军陷入物资匮乏,必须孤军奋战的窘境。
一直等到民国30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终于认清了日本的野心及威胁,开始深度介入亚洲战场,展开了全面的对华军事援助,老毛子走后,美国大兵又来了。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一向厌恶老毛子搞的那套制度,美国军事顾问更是坚信红军式的的政工制度,一定会造成内部双重指挥权的严重分歧,进而削弱军队的整体战力,因此老美敌视军队中成立政工制度的态度,乃是深入骨髓的基因。
民国35年4月马歇尔强烈坚持「军队必须国家化」,又屡以取消美援为掣肘,让国军在内战中吃尽苦头,蒋介石终于被迫同意以美国陆军体制为模式,废除国军政工制度,并且以国防部新闻局和监察局来替代其功能,又裁撤了所有国军中的国民党党部组织。
十分讽刺的是,马歇尔虽然身为国共双方军事冲突的最高调解人,却一直拒绝使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共军内部必须废除共产党组织及政工制度,其动机实在令人玩味。
民国36年7月,羽翼已丰的共军已具备能力向国军正式展开战略性进攻,到了年底国军在各地的战况日趋严峻,蒋介石又下令把国防部新闻局改回政工局,并且恢复军队中的国民党党部组织。
可惜为时已晚,各地的「剿匪司令部」内部都已经被共谍上下渗透了。民国37年12月,「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在其共谍女儿傅冬菊和机要秘书阎又文的操弄和影响下,竟然不战而降,更把60万全副最新美式装备的国军精锐大军,全数拉进北平城中坐以待毙。
当时父亲方绍汉担任空卫司令部第三团上校团长,兼任华北第一空中门户的北平南苑机场及地区指挥官时,将家眷安置在北平市内皇城西北方的什刹海畔两层楼房,笔者的三姐即在此地出生。傅作义放弃抵抗后,共军开始大肆对南苑机场展开攻击,父亲力战不敌后,决定率团突围至天津,并且雇请渔船才逃返南京。
民国33年作者父亲方绍汉担任航委会特务旅笫三团特别党部指导员。(照片:作者方述斌提供)
父亲在民国37年1月赴北平主持南苑机场之前,奉令将整顿完毕的长春大房身和小合隆两个重要军事机场,正式移交给刚刚成立的「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并由副总司令郑洞国统一调度指挥。犹记飞机离开长春的前夕,郑亲自电邀父亲一同共进早餐,次日天未破晓、大雪稍歇,父亲乘坐吉普车进入城内剿总。席间郑除再次感谢父亲及特务旅弟兄们的辛劳之外,言谈间虽然对于共军在关外的迅速发展表示忧心,但对整个大局依然信心满满,两人还以豆浆代酒相约北平或南京再见面。
孰料3个月后东北局势直转急下,十余万名共军装备了苏联从日本关东军接收来的新式武器,展开了近代历史中最惨绝人圜的「长春围困战」,到了是年10月长春宣告失守,死伤国军不计,总共活活饿死20余万名无辜平民。(按:始末详情可参阅拙文:第706及707号《传记文学》之《二郎店的孩子(上)(下)》)。
(作者为作家)
【之二,未完待续,周四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