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介石领导抗战的错失──蒋毛功过盖棺难定之3(蒋世安)

蒋中正总统于抗战期间视察各军事基地。(陈炳坤翻摄)

国民党方面对于中共抗战态度的看法,亦多与上篇情况相同,例如蒋介石告知来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 Wallace)说:「共产党希望看见中国的抗日垮台」,「祈祷国民党将先于战争结束而崩溃,因为这个崩溃将使他们取得政权。」

1941年4月13日,日苏签订中立条约,日本解除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兵力,用于中国战场。即动员6个师团以上兵力,进攻黄河北岸中条山国军根据地。

5月5日,蒋令参谋次长刘斐面询周恩来,共军能否击敌,或即放弃抗日立场?周答即电延安。毛回电说:「国民党现已大慌,却仍想用激将法使我为他拚命,……对配合作战,可满口答应,请其速发饷弹等。」

5月10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彭德怀要求八路军予以配合。对此,毛泽东致电彭等说:「在太南、太岳两线者于战事发生时,虽不是猛打,但应准备施行之,在其他地区者只做样子,不应实施。」

毛氏行径,正如军令部长徐永昌所了解的,其在《日记》中记云:

共军之打敌与否,全视与彼有利与否;如有利,我不要求,彼亦打(开〔抗〕战前及开战初为然)。否则乘我要求答我以必打(是〔其〕实是看我打,遇机尚要捡我便宜)而不打。事前是宣传,事后是要求。

抗战期间国共之磨擦,尤其在华北敌后地区的冲突,可谓两败俱伤,据参谋总长何应钦1942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之报告,谓日军在华北实施其所谓强化治安运动,对晋冀察鲁的我方游击区,大举进攻。我方以往在此地区可以一军一师的部队自由出入,袭击敌军。但自去年(1941年)我军退出这个地区后,18集团军(中共军)在日军的进攻下,也不能存在;尤其河北平原自平汉路以东一直到海边,我军现在一连一营人进去都极困难。

何应钦见到共军的师长林彪时,问他共军在华北敌后能否有一营人的活动,林说一连都很困难。何对林说:「你们以前要和我们自相残杀,要赶走我们的军队,现在还不是同归于尽!否则就不会有这种情形。」林无言以对。

图为民国34年9月10日,冷欣将军赴重庆,呈献日本降书予蒋中正主席。(邓博仁翻摄)

事实上,共军在抗战过程中,并非无所表现。学者认为中共动员基层农民,建立敌后根据地,虽然无法阻止日军的侵略,但可以阻止日军扩大和巩固其占领区,也可以阻止日军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至于蒋氏领导抗战,虽有大功,但也不无错失,即以淞沪会战而言,学者认为蒋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以70万军队用于消耗战,只知用正规军去抗日,不懂得像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谓深厚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而其更大错误,是在抗战过程中,坚持反共及一党专政,致埋下了战后内战的伏笔。

平情而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取得抗战胜利,此为值得肯定之事。但在抗战时期,不断磨擦,彼此防范,相互攻击。不仅抵消抗战力量,且为同盟友邦所轻视。雅尔达密约之被出卖,苏联渔利,外蒙脱离;战后为争夺政权而内战,造成极大的灾难,生灵涂炭,国共及蒋毛二氏皆难辞其咎也。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