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西安事变落幕──抗日反蒋到拥蒋抗日之6(蒋世安)

西安市民来到西安事变纪念地参观,重温历史。(新华社)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到西安,驻节临潼华清池,为舒解张学良之不安情绪,培养融洽气氛,首先和张、杨虎城、邵力子(陕西省主席)同游华山两天。

蒋介石为适应张学良之抗日愿望,准张设立东北军整编委员会,以张为主任委员,何柱国副之。重立预算编制,由南京中央补助。这原是张之愿望,今予弥补之,志在安抚。然已非其时矣。此时张之唯一要求,乃为「联共抗日」。蒋来西安,正其进谏机会。蒋在10月28日的《日记》中,感叹「汉卿乃如此无识,可为痛心!」显然拒绝了张之进谏。两天后,徐永昌来到西安,张对徐说,他劝蒋与共妥协,蒋说:即使共党当面以手枪拟之,亦不与之谈妥协。蒋又云:共党能无条件的交枪受编乎?否则不论矣。张说将再请于蒋。

张学良也将他谏蒋介石情形告知叶剑英,说他向蒋说明首先应当抗日,抗日必须联俄,要联俄不能不容共时,蒋断然说:匪日皆应打,共产国际要中共和国民党合作,他要中共投降,匪如不降,绝不抗日,如俄要他容共,他决不联俄。因此,叶向中共中央报告说:「蒋、张会谈结果亟(极)恶。蒋表示匪不剿完,决不抗日」;「此路已绝,张将无能作为」;「此间人士对蒋之主张,大为不满,正酝酿反对言论」;「有主驻蒋说」。所谓「驻蒋」,有解读为「捉蒋」者。

此时绥远发生战役,日本组织的伪蒙军,供以军火,进犯绥东。蒋驻洛阳指挥绥远抗战。11月24日,国军傅作义部攻占百灵庙,蒋派陈诚赴晋指挥,意在扩大绥远抗战,得到傅作义的支持。张则连续电蒋,请往洛阳面陈意见。并上书「请缨抗战」,请调东北军北上作战,否则,彼之「统率驭使,必增困难。」似有要胁之意,蒋不同意,仍要他剿共。说「张学良要求带兵抗日,而不愿剿共,此其作事无最后5分钟之坚力也。」

但张之急于要求调东北军赴绥作战,是为实现晋军、东北军、红军三方面合力抗战的前议。为此,张要中共驻其总部代表刘鼎转告中共中央,设法在军事上迁延1、2个月,届时各方力量,会有变动。

毛泽东根据张的告知,致其红一方面总司令彭德怀说,张学良承认尽力使全线停战,但又谓无法长停,似蒋尚不愿取长期守势。1、2月后,绥远、西北、全国,有起较大变化可能。张建议我军熬过1、2个月。

毛并两次致电北方负责人刘少奇,要他急须同晋绥当局成立友好关系,以便红军行动。其条件:为晋绥容许红军参加抗日,画定一定防地,帮助解决给养、弹药。红军愿服从阎之统一指挥等。

张学良于12月1日得到毛泽东电,得知叶剑英再来西安,协调两军行动「新步骤」。张于次日自驾飞机飞洛阳,向蒋声称西安将有变乱情势,已迫不及待。因而使蒋改变了绥远抗战计划,决定去西安处理「危局」。据蒋这天《日记》所记:

东北军之兵心,为察绥战事而动摇,则剿赤之举,几将功亏一篑。此实为国家安危最后之关键。故余(蒋)不可不进驻西安,以资镇摄,而挽危局。

即在张学良到洛阳的第二天(12月3日),陈诚告知晋方:「已不主动攻商都矣」。这是取消了扩大绥远抗战计划。

蒋原计划攻取绥东商都,扩大绥远抗战,阎锡山与徐永昌均不以为然,蒋不因此而停止。未尝不是藉攘外以安内,转移目标对外,消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如今张学良来到洛阳,说是因绥战而兵心动摇,在蒋听来,认为后方出了问题,前方何能抗战!因于4日进驻西安,全力剿共。这又回到「安内攘外」的原点了。逼张剿共,而不允其出兵绥远抗日,蒋、张之间的矛盾更为尖锐了。值此难以化解的情势下,口谏既告失效,唯有采取兵谏,以求一逞。

1936年12月12日,轰动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爆发了,张学良终于帮助中共达成了「逼蒋抗日」的目的。张发动西安事变的首通电报,即是向中共中央「报功」说:

吾等(张、杨)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份子,改组联合政府。

张、杨当日并向各方公开通电,除强烈指责蒋之「误国」政策外,并提出以下8项主张:

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2.停止一切内战。

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4.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5.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6.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7.确实遵行总理(孙中山)遗教。

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以张、杨的本身背景来看,上项主张的提出,似乎有些滑稽。

中共方面的反应是:

立即宣布西北抗日援绥联军之组成,以张学良为西北抗日援绥联军总司令;东北军编为西北抗日援绥联军第一集团军,张学良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十七路军编为第二集团军,杨虎城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红军编为第三集团军,朱德为总司令。设立西北抗日援绥军事政治委员会,以3个集团军高级将领为委员,每集团军3至5人,以张学良、杨虎城、朱德3人为主席团,张为主席,杨、朱为副,统一军事政治领导。

中共中央同时提出:揭发蒋介石对外投降,对内镇压民族之罪状,号召人民要求罢免蒋介石,并交人民审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3日的扩大会议中,毛泽东肯定此一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是抗日反卖国贼的」。既然事变已经发生,「把蒋除掉,无论在那方面,都有好处。」这是中共完全支持张学良的行动。

出乎意料之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国形成声势浩大的拥蒋潮流,国外如苏联之舆论,也极呼吁保障蒋介石的安全。莫斯科方面并公开谴责张学良利用抗日造成分裂,中共中央又于15日改变了态度。决定保持第三者的姿态,由支持者的角色,变为调停者的角色。南京方面,亦有鹰、鸽两派。鹰派何应钦等主张讨伐,鸽派宋子文、宋美龄以救蒋为先,主张妥协。因与来到西安的周恩来和张学良等进行谈判,于12月25日达成释放蒋之条件。条件中有:孔(祥熙)、宋 (子文)组行政院;释放政治犯;3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外交政策,联俄,与美、英、法联络。

当日下午,蒋首次接见周恩来。据周恩来报告,蒋表示:

1.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2.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蒋)与我(周)解决一切(所谈如前)。

3.他(蒋)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蒋临行时对张、杨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

西安事变到此,可谓落幕,也可说是张学良帮中共的「逼蒋抗日」工作的完成。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