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国共实力悬殊──崩溃年代之5(蒋世安)

杜聿明(取自网路)

东进援锦兵团未能达成援锦目的之原因,据北平警备总部罗奇副总司令兼督战员的检讨,有以下各点:

第一、情报方面,54军对当面共军之工事及兵力与阵地,未能详细侦察,致攻击部署无所依据。

第二、指挥方面,绪战时使用不充分之兵力,卒致牺牲大,效果小,为此役最大缺点。

第三、部队方面,一般战力平常,各部协同与联络不足,致无良好战果。惟其中以第95师之攻击塔山为最英勇,其次则为第8师对三孔桥之攻击,其他各师无甚表现。

第四、共军方面,战力较强,纪律严明,砲兵射击准确,步砲协同良好,工事构筑,善用地形。

锦州既陷,廖之西进援锦兵团尚留在彰武地区,不即西进,派在沈阳的参军罗泽闿向蒋电陈:「廖耀湘部须在一星期后作进攻新立屯(在彰武以南)之准备。」并称:「卫总司令及廖司令官对增援锦州,恐不欲冒险前进,现锦州已电讯中断,我南北兵团向锦州夹击计划,恐难实现。」

蒋氏「深虑锦州战局已入最后阶段,明知其无望,但仍思补救之道,决心亲飞沈阳,督导各军急进赴援,即使锦州失陷,东西两兵团仍继续前进,收复锦州,否则东北主力部队将无法撤回关内也。」因于15日飞临沈阳,督促各军急进,杜聿明亦奉召来沈襄助军务。16日,蒋飞临锦西,听取司令官阙汉骞报告军情,蒋责其如此兵力,与共军两纵队作战,而不能冲破其防线,增援相隔60华里(按:30公里)之锦州,坐视孤危,痛心已极。

锦州既失,蒋于18日三度飞临沈阳,与卫立煌、杜聿明检讨规复锦州与东北作战计划。而杜之主张,仍以固守沈阳为本,其见解与卫同,与蒋之意见不合。蒋记之曰:

卫、杜两人,只求个人英雄主义之成功,而于整个国策与战略,则全不顾及也。

21日,蒋再召见杜聿明,与谈东北勦共问题。杜仍主退守沈阳,并要求增加10个师。蒋斥其妄:「如汝必欲守沈阳,则余唯有任汝自行处置耳!中央绝不能增益兵粮以接济之。最后复明示以若果如此,余亦不能视沈阳之国军为国军矣。」

其实杜、卫主张退守沈阳,不失为求生之路。蒋之逼杜西进,规复锦州,致招覆没。其后蒋又深悔未能「撤回沈阳、固守一时。」

时共军以3倍兵力,截击廖兵团于彰武、黑山之间。25日,兵团指挥部电台被共军炮火击毁,与各方联络中断达3小时之久。卫立煌不明前线廖之状况,迳令各军突围,于是争先脱离战场,秩序混乱,廖司令无法指挥,兼受湖沼地带影响,行动困难,于强渡辽河、绕河、柳河三道天险时,所有重武器辎重车辆,损毁殆尽。卒致全军溃散,而不可收拾矣。28日,廖及军长李涛,向凤武被俘,损失精锐7万,弹药粮秣称是。

廖兵团迅即崩溃的原因,依毛泽东之说:「东北我军在辽西打廖兵团所以能迅速解决,是因为我各纵队大胆插入敌各军之间,而敌又指挥混乱(先向西遇挫,又向东南遇挫,又向东北),故能迅速解决。」

长春守军第60军长曾泽生(云南部队)于10月17日投共,两日后,驻守长春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及新七军军长李鸿亦放下武器。如此,围长春之共军乃得抽调大部分兵力南下攻沈,以「堵塞敌人退路」,「只要此着成功,敌无逃路」。

30日,共军攻入沈阳东区,守军第53军前线部队通共叛变,在城内的卫立煌神情恍惚,不发一言,似在坐以待毙,蒋电令他移驻锦西(靠近葫芦岛)。蒋讽之曰:

若此行伍粗汉,一遇急难,即失其昔日之英勇气概,害事殊甚,然将才缺乏,大率畏死营私,欲求一如卫者,亦不可多得也,奈何。

惟青年军第207师坚守浑河一带,与共军战至31日晚,电讯中断,向营口突围,11月2日,沈阳失陷。

蒋日记所感曰:

是(10)月15日锦州失陷,继之以长春各部叛变,而沈阳出击之主力,又全军覆没,计达32个师之众。此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将领不得其人,遂致军纪扫地。

就共方言:从1945年11月到1948年11月的3年时间,共军在东北发展到100余万人,并吸引国军70万左右于东北地区,大大减轻了其他地区共军的压力。经过几次攻势,在东北的国军仍有55万人。经过辽沈战役,歼灭国军11个军,33个师,以及其他国军,计为47万2千余人。

国防部次长林蔚论东北失陷之责,是长春不撤,过在中央。锦州不救,则因游移与分兵,廖耀湘兵团必拟先攻下彰武;彰武既下,不即西进,乃停顿一周方动。如此救人不得,已亦不免。又既已西救锦州,复分兵攻取营口。卫、廖皆难辞其责也。

蒋氏事后检讨,深觉处置失当而自责曰:

以当时情形而论,锦州既陷,明知反攻兵力不足,地形不利,尤以士气不振,将心不固为虑。茍能即时由新立屯撤回沈阳,固守一时,再向营口撤退,转进葫芦岛,徐图收复锦州,亦计之得者也。乃不此之图,囿于各军既经出发,且已与匪接战,中途撤返,恐丧士气,复以既定方针,不宜变更为戒,遂摈弃前见,一意锐进。岂知长春部队叛降,军心动摇,而遭此挫折,其将何以自赎耶。

毛人凤(取自网路)

军统局长毛人凤事后对辽沈战役经过及其失败原因,有一详细报告和检讨,值得参考。检讨方面,指出8点缺失,大要为:

第一、国共实力悬殊,国方指挥不能统一。以实力言,廖耀湘兵团以十个师增援锦州,遭共军33个师之围攻。兼以卫立煌总司令直接下达突围命令,致廖无法掌握部队,各自逃散,陷于瓦解。

第二、增援锦州迟缓,坐失时机。

第三、兵团指挥失当,对共军仅知正面攻击,而不能果敢迂回包围,或多面攻击,以致共军能脱离战场,逐次抵抗,迟滞我军行动。

第四、后方补给业务不健全,补给路线无掩护部队防守。

第五、通讯不灵。

第六、高级长官擅离职守,如卫立煌于10月30日下午在共军未抵沈阳前即擅离沈阳(按此为奉蒋之命),又沈阳警备总司令胡家骥、市长董文琦、辽省主席王铁汉等,亦竟于30日弃职离去,激起民怨。

第七、军纪废弛,士气不振。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