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国军将领通共投共──崩溃年代之12(蒋世安)

1945年抗战末期,白崇禧(左一)与蒋中正、宋美龄摄于陕西临潼。(时报出版社提供)

国共三大战役统计:

三大战役名称/起讫时间/经历天数/估计损失兵力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52天/47.2万

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65天/55.5万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64天/52万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军之溃败,固因兵力、士气不及共军,尚有其他诸多致败之因素,较为重要者,有如共谍之渗入与军事机密之泄漏,不同军系之互相猜忌,以及前线将领之通共与投共等。

国方察觉共谍之渗入与军事机密之泄漏,是11月4日军事会议关于徐州之撤退事,仅隔2、3日,东京即有广播。徐永昌向秦德纯言,国防部及徐州总部之机要干部中,似有匪谍潜伏。秦谓如郭汝瑰厅长与何基澧、张克侠等极莫逆一事以观,极颇须注意之人物也。何基澧、张克侠是驻徐州外围的第三绥靖区副司令,是中共地下党员,于11月8日率3个半师投共。郭为国防部第三厅厅长,主管作战,早年加入中共,一度脱党再思归队,与中共取得联系,被安排提供情报。11月4日国防部会议的内容,显然为郭所提供。所以共方迅即知之,立即提前发动淮海战役。

例如蒋介石电召杜聿明由徐州来京研商前线作战计划时,杜甚怀疑参谋部有间谍泄露机密;而尤怀疑参谋次长刘斐为不可靠。故不敢公开向蒋陈述其腹案,而要求与蒋单独谈话。蒋允之。

又如济南之失,蒋说王耀武过去表现良好,惟此次之表现,最使人惭愧而耻辱,其失败乃由人事,其司令部第一处长为其外甥,第三处长为其亲信,但当最后乃两处长首先领导叛变。再如东北「勦匪」总司令部卫立煌的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汪德昭,胡宗南身边的亲信机要人员熊向晖等,均为中共地下党员。诸如此类事例,不胜枚举。

不同军系之相互猜忌,是1920年代北伐统一以来,久以存在的问题。大的区分有中央系与非中央系(杂牌)之分,后者总是认为受到歧视,前者自视「正统」,不免骄横。且各系之内,亦非团结,而难以合作。其间最大的矛盾为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猜忌。蒋、李之间的积怨,早在北伐时期即有之,蒋在1927年8月第一次下野,即由于李之「逼宫」。行宪后李为竞选副总统,与蒋几致决裂。白为李之同系,足智多谋,在蒋、李的斗争中,常为李之有力支持者,故蒋对白忌恨至深。1947、48年的军事溃败,白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蒋直接指挥之所致,而归咎于蒋。蒋对白亦有所感曰:

近日何(应钦)、白(崇禧)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蒋)直接指挥之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惟因前方将领迳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披露督导之责。

战局逆转,情势不利之际,一般高级将领往往乘机争权,挟匪要胁,往往如此。白(崇禧)则乃以每月要令武汉私筹一千万金元为其个人支配,且不令中央知道也,可痛。时局稍变,则叵测之徒,即起异心。

淮海战役失利,蒋更认为白崇禧与共党「勾结」,别有企图,其自记曰:

陈毅股匪之主力集结于固镇附近,对蚌埠作监视胁制之形态,而不加进犯,无殆与桂(系) 白(崇禧)潜约,……留作联合政府组织之余地。

其次如晋绥系之傅作义,蒋虽赋以重责,彼此似非完全信任,如徐永昌所记:

多时来每为宜生(傅字)悚惧,何以蒋先生对之不似过去,亦有人忌而谗之欤?其如国事何?如此下去,责任日重,兵力日损,以宜生之血性,恐有不讳之一日。蒋先生或以为中央若干师归其指挥,不知中央军多数已至无人能指挥,虽蒋先生亦然。

廖耀湘兵团为黄埔嫡系,沈阳警备司令楚溪春说:廖至骄横,任何人不能指挥,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陈诚于四平街战役后之检讨会议,原拟对廖有所惩戒,乃廖率黄埔军师长若干人向蒋跪恳,卒以暂置勿议,以观后效了事。因之,陈亦不能久任。

蒋为打通沈阳和锦州的交通,命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进驻锦州,督训锦州部队,东北「勦匪」总司令卫立煌不满范驻锦州,表示不同意,廖耀湘另派其副司令舒适存至锦州负督训部队之责,范不能指挥。凡作战、训练、装备诸事,卫迳下令给兵团司令孙渡,甚至各军长,但不通知范。勦总参谋长赵家骧及廖等表面拥卫,暗中各处活动,不惜以造谣手段,期使杜聿明回东北。范也采取各种办法拉拢驻锦部队。

张克侠,在敌营中为革命工作的「特别党员」(图文/新华社)

前线国军将领之暗通中共或投共,无论是杂牌或中央嫡系,可谓比比皆是,如济南战役吴化文之变,而为济南失守之关键。淮海战役之何基澧、张克侠之投共,李弥兵团不得不调,而致徐州之败。黄维兵团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之叛,使黄维兵团陷入混乱,且使第85军第23师失去黄之信任,致黄维兵团很快被歼。凡此皆由暗通中共而投共者。

由中共策反而投共者,有如驻守长春之第60军军长曾泽生(滇系)等。其间尤以廖运周师长之投共,蒋闻之至为不安,喟然曰:「廖某果投匪乎?彼为黄埔军校第六期生也。此息如果确实,则前途更为可虑。」

总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军损失共约150万人,其中被俘的约86万人,降共者约17万人。

【未完待续,蒋世安专栏每周四刊出】